对于一部自称投资达到了3000万美元的“大片”来说,《横冲直撞好莱坞》从票房到口碑的表现,显然无法让投资方满意。这部起用了国内三大当红明星(当然演技绝对不是一线的),有大名鼎鼎的林诣彬做监制,编剧和导演都来自好莱坞的跨国结合作品,在筹备时期便一直话题不断,片名模仿了前几年在国内大热的印度神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而好莱坞异域想象的加入,则似乎又在响应《人在囧途之泰囧》所带热的公路片加他乡的类型热潮。赵薇和黄晓明本人,几天前还因在洛杉矶中国大剧院留下伪“星光大道”手印而争议不断,极大地炒热了影片。
可就是这样一部看上去华丽得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的影片,却在上映后遭遇了出奇一致的口诛笔伐,影迷从各个角度给影片提供了大量差评,很多赵薇、黄晓明的“铁粉”都倒戈吐槽,从票房走势来看,想要拿回成本也是有点困难。那么,不禁就想问一句,《横冲直撞好莱坞》到底怎么了?
首先,这是一部跨地合作的失败案例。中美合作是大势所趋,但回顾过去的案例,成功者少,失败者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跨文化的背景下,在两头兼顾的过程中丢了自我,变成了四不像。就《横冲直撞好莱坞》而言,影片里三个中国明星,在好莱坞上演一出搞笑、刺激的“探险式”戏码,为了凸显跨国合作的色彩,主创请来了时下当红美剧《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的主演,但要知道的是,美剧在国内的受众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高学历群体中,而喜剧片想要疯卖,是要拿下更加深广的三四线城市。所以,问题就在这,一方面想要用好莱坞咖(包括导演、编剧、监制等等)来提升影片的逼格,另一方面又想通过烂俗的情节和表演来接地气,让最广大的国内观众掏腰包买票,算盘本身就打错了。
另外,影片虽然试图按照好莱坞的制作模式来打造,编剧们也想重新做一个《宿醉》式新片子,但文化的转译显然有问题,不仅很多笑点翻译成中文会让观众摸不着头脑,而且美式公路喜剧里最让观众着迷的重口味元素也因为公映的关系,几乎要从这样一部喜剧片中被清场,可想而知最后剩给观众的会是什么。
因此,在《横冲直撞好莱坞》里我们看不到什么合格的故事,电影开始,“教主”黄晓明秀臀之后,就悲催地被甩,立马从高富帅化身二逼男。紧接着所谓的电视节目、机票售罄等桥段,影片都是用一种异常山寨、低端的处理手段,完全没法让人信服。飞往美国飞机上的场景,则“恰好”地还原了《人在囧途之泰囧》的段落,可惜的是,黄晓明的脸上没有徐峥的那种幽默,而来自城乡接合部又用力过猛的佟大为,显然抵不过一身乡土味四两拨千斤的王宝强。赵薇的出场,则又是明星为大、影片第二的恶果,各种女神范儿、各种柔光和磨皮,直到如今连中文台词都没法好好掌控的赵薇,在影片中还要说英语,好吧,听起来就是一水儿的中国范儿。
如果仅仅这样,也就罢了,都来到好莱坞了,就好好展示一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也算是满足了观众对好莱坞的想象。可惜,影片压根儿就没深入到好莱坞的内里,大多数场景好像是想要拍摄一部中西合璧的西部片,沙漠、落日、长路,可惜没有佩枪的牛仔,只有三个来自中国的逗比,被卷入了一场偷盗、走私、贩卖的冲突中,想要用闹剧来完结整部影片,可是所谓的黑帮情节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引入反倒让影片显得乱糟糟,而蜻蜓点水的描绘方式让这些情节显得都有点像过家家。最终,谁都成了傻子,唯独这三人成了英雄!可惜谁信呢?反正我不信!
其实,好莱坞的神话在国内已经是逐渐在破灭的,更别提本片导演蒂姆·肯德尔就没执导过什么大作,几部作品稀烂,压根儿无人知晓。反倒是好好讲故事的国产片,开始越来越受到肯定。《横冲直撞好莱坞》自以为跟上了时代,觉得有互联网、大数据撑腰就有好收成,忽视的是电影最本质的东西,真是低估了观众的应变力和智商。
50多年来,于佩尔一直活跃在世界影坛,迄今出演过超120部作品,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高产的同时又能自由游走于各种复杂角色之间。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分析称,整体上今年“五一档”片单百花齐放,类型丰富且有创新,场面宏大的动作片以及情感细腻的现实题材齐头并进。
《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已超157亿,位居全球影史票房第5,距离全球影史第4名《泰坦尼克号》的164.23亿元票房还有7亿元左右的差距。
清明档期间,多部现实主义题材国产新片上映,关注特殊人群,通过电影呼吁社会关注和支持。
《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在中国首映,由EVA主创团队打造,结合太空战争与赛博朋克风格,试图吸引年轻观众,同时延续了高达IP的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