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少人在健身房的落地大镜子前拍过自己?有多少人恨不得把那种一举铁就要大声娇喘的壮汉一拳打晕?又有多少人一边吐槽私教虐狗一边忍辱负重地做完5组核心力量训练再吞下一碗蛋白粉?还有多少人在浴室里悄悄对比过陌生人的线条和肌肉量后决定要洗心革面?
刷知乎,每天都能看到几篇和健身有关的帖子;刷朋友圈,每天都有人打卡展示运动成果……用一句营销的行话来说,培养大家去健身房的市场教育总算是成熟了。从早年TVB的白领精英成天泡健身房、郑多燕开始走红,到两年前潘石屹开始带领一票企业高管没事儿练练平板支撑,再到后来各类公众号开始灌输这世上漂亮的人都有马甲线、人鱼线、腰窝、比基尼桥,接着彭于晏靠一身肌肉走红,袁珊珊和王珞丹靠马甲线涨粉,最后终于你也办起了健身卡。
图 哪个女生又没跳过两天郑多燕呢?
一旦迈入健身房,我们的人生不得不从此被注入了一套新的评价标准或者说价值观,减脂增肌、体脂比、代谢率成了新的人生追求。看食物也不再是以前的色香味了,会自动拿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热量来换算。优秀的人就是力量训练加40分钟有氧,之后再来一组平板支撑,完了甘愿吃水煮白菜加无味鸡胸肉的人。能变着法儿把几个白煮蛋加盘生菜的色拉做出色香味,才是真的懂生活。毕竟,最后能扯着变松的裤头对着镜子自拍一张,然后发到朋友圈里炫耀的,才是人生赢家。别不服,you can you up。
不论走进健身房是因为爱美也好,有健康意识也好,想用运动获得自信也好,总的来说大家都在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解释就是大家在实现温饱、生活安稳(虽然可能还没有房)之后,都开始努力向自我实现迈进啦。当然私教动辄就喊“你想不想瘦”“想不想改变”的健身房也是从马斯洛理论出发来做营销的。
关于健身最伟大的一次自我实现或许还是要追溯到现代健身的起源,建立起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健身产业的现代健身之父乔·韦德——嗯,许多跑健身房的朋友可能会对这个姓氏比较熟,他的人生经历本来就是个励志的故事。
乔·韦德小时候生活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十几岁的时候由于体格瘦弱,经常被小伙伴欺负。后来,他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了健美这项运动,就此开启了改变他一生的事业:健身。从骨瘦如柴的单薄体型练到一身肌肉并拥有了堪比“大卫”的腹肌和倒三角身材之后,他创办了全球一系列健身杂志,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超过2500万名读者。后来,他又办运动器材公司、从事健康食品及运动补剂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创建“国际健美者联合会”,一手提拔了阿诺·施瓦辛格,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健美大赛也是由他创办的。
图 嘿,为了庆祝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咋们也送点福利。
故事有点鸡汤,而且必须承认之后的成就更多是来自于他的经营头脑。但没点儿改变体态的恒心,后面改变人生的一切也不会发生了。
当然啦,必须承认愿意去运动和享受运动是两码事。有些人就是能感受到运动后大脑内啡肽带来的愉悦,但有些人就是讨厌运动带来的气喘、流汗、缺氧甚至伤痛等生理反应。对于这点也没什么好害羞的,爱荷华州立大学副教授潘特雷蒙·艾科卡基斯通过研究发现,其实我们对运动的反应是基因决定的。因此,在科学家眼里,那些享受竭力运动的乐趣的人就是一种“良性受虐狂”。
我们为什么健身?
听说每个人都是带着故事来的……
负罪感+幡然醒悟
人生的前18年都保持着“好不容易爬上了食物链的最顶端,凭什么叫我吃素”的心态饕餮过活。结果在步入了看脸的社会以后发现了比你吃得好、吃得贵的人都还是那么苗条这个残酷的事实,终于幡然醒悟,于是希望用努力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从而加入符合大众审美的行列。
健康
多多锻炼身体健康是个从小就知道的道理。听说×××坚持锻炼后血压、血脂、血糖都达标了,多年的老毛病也没了。简直一朝办卡,一生无忧。所以,作为去健身的官方理由确实挺合适的。但谁心里还没点瘦了之后能秒变男/女神的小九九呀,大家都懂的。
赶时髦
同事、亲戚、邻居、好友都去办健身卡了,再不办好像自己的lifestyle有点落伍了哦?再说,有些小伙伴被健身房拐跑得太彻底,要想见到他,也只能跟着去健身房了,不然就没有人陪了呀。
被忽悠
打开大众点评,基本上健身房下面都会有类似“被忽悠办了卡”的差评。确实有不少人因为健身房花好稻好的销售技巧被忽悠办了健身卡。但是说到底,是当初没有抵挡住听到“游泳健身瑜伽了解一下”时自己脑补的瘦下来之后美好人生的诱惑。
如果想不被忽悠,建议可以学点儿销售技巧,所谓知己知彼。等回头他再侃侃而谈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他这是在激发需求,那是在夸大效果,你就能不为所动了。
追女/男神
这是社交网络上常见的励志瘦身故事的老套路:告白之后发奋健身,然后容貌大变,瞬间成为男/女神,用更好的自己成功俘获心上人的芳心。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问题的关键其实还是看脸。
发朋友圈
妥妥的健身终极目的,不解释。
图 发朋友圈拉仇恨才是我们苦练的终极目标不是嘛!
你在健身房都干了点啥? 总有一款适合你
自拍
据我刊牙姓记者说,男生在健身房里的身材和现实生活中至少差半个level。用刚充血的肌肉佐以恰到好处的光线角度,然后定格成一张照片,骗小姑娘简直妥妥的。而且,都说了发朋友圈才是健身的终极目的嘛,不自拍,都枉费了把自己弄得这么累。
刷手机
没办法,不论是跑步机还是椭圆仪,大部分的运动都是单调的重复。所以,动着动着难免就忍不住开始刷起手机,或是变着角度自拍了起来。
但是,一次有效的运动需要时刻注意肌肉的发力情况,刷手机随时会让你分心,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所以,如果你真的是想好好锻炼,请把手机锁进柜子里!
想着练完去吃啥
说实话,人生也就“吃”这点追求了,所以你的心情我们特别懂。“10公里太难完成了,如果能跑完就奖励自己晚上吃点好的”“这组波比跳简直要人命了,等下一定要吃点好的补一补”……老实说,对于我等吃货来说,不靠着对食物的向往而产生的坚强意志,实在是很难在健身房里撑下去啊。
看美女或看帅哥
健身房里除了原本身材不济想补救的人,还有一批人原本就有很好的运动习惯,锻炼出了一副美好而充满活力的肉体。而且身材越是好,穿得越是少。从欣赏的角度来说,总是让人忍不住回去看上两眼。不过,这个社会的不公平在于,女生再怎么看也不会引起误会,但男生如果盯着别人看太久,不是会被当成色狼,就是会被当成gay。
认真在健身
恩,这样的人还是有的。不过呢,很容易被环境干扰,比如一些大咖牛逼兮兮地过来说:“你的姿势不对哦”——请问你感受到我的白眼了吗?还有一些大叔大妈,“小伙子帮我搬一下这个器械……”——我是搬运工啊?!
出没在健身房里的怪
健身也像是打怪,打败私教, 你就升级了。
私教的眼光
有人开玩笑说,人的一生什么时候最不健康?就是走进健身房见到私教的一刻。在私教的嘴里,你从走路姿势、饮食习惯,头颈、肩膀、脊椎、骨盆、乃至身上肌肉和脂肪的比例全都显得那么一无是处。之前十几二十年仿佛全是白活。当然,这些情况在买上几节私教课之后就会迅速地提升很多,就看你信不信咯。
健身房里的呻吟
健身房里有一种人,可能是任意性别、年龄组,他们很爱发出各种“呃~”“啊~”的娇喘声。虽然他们同时在做的举铁、侧拉各种姿势看起来确实猛,但这画面加上这声音,实在是太让其他人分心了。不太礼貌,真的,有一句说一句。
图 张雨绮楞是靠着健身从一虎背熊腰的姑娘练出了纤细身材。
空气也是个事儿
大部分健身房都在商场里,不是在顶楼就是在地下室,想呼吸上一口新鲜空气都得指望换气系统给力。所以,健身房里面的空气实在不咋地。加上咱们做高强度的训练都是大开大合的,一边拼命吸气,一边使劲儿吐二氧化碳,空气质量势必不佳,身体弱一点的人做一会儿高强度的训练都会喘不过气来。万一再碰到一个抠门不常清理空气系统的馆方,说不下去了……
教练说的都是啥
虽然教练上课都很有激情,但是自以为很专业却不考虑“小白”心情的说话内容实在让人没法儿接。“感受一下你的肌肉好么,和它互动好么?”——怎么感受,怎么互动,去给他点赞吗!“是爷们就做完这组50个!”——是老娘就可以不做完了吗!“你看我,就是这边用力的,多轻松,你也这样来。”——我要是也这么轻松干吗还花钱找你教啊!
不得不说,大部分私教课都有让人内心弹幕翻滚的感觉。要是再碰到个口齿不清的教练,课程的1/3时间都在揣摩他到底在说啥,真是心里也在流汗呐。
道理我都懂,可我的嘴就是不同意
大部分私教都会在你开始课程之后,给你列出一张所谓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菜单。无外乎就是只吃白水煮的或者干煎的牛肉、鸡肉和鸡蛋白,偶尔来点菜。这这这,作为一个讲究色香味意形养的中国人,面对这么不尊重食材的烹调方法,真的会吃吐啊。别跟我说黄晓明连续几年都只吃白水煮白菜和白水煮鸡胸肉好吗。说句难听的,人家是练好身体有钱赚,我们可是花钱还要找罪受啊。
图 毕竟一身好身材也代表着超强的毅力,怪不得明星也能靠这涨粉。
谜一样的身体极限
大部分人刚进健身房时就被教育,一次有效的健身得坚持有氧和无氧配合。看起来很轻巧的理论,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气喘吁吁、面红耳赤、玩儿命地把肌肉撕扯一通,然后上跑步机连滚带爬地蹭满40分钟。中途你还得不停和教练解释“不不不教练,我停下来不是偷懒,我真的喘不过气,手都发麻了。”“教练我真的收腹了不信你摸,都收得快喘不过气了,凸出来的是肚子上的赘肉。”“教练啊教练,真的不是我不想跑,我大腿肌肉都抽筋了。”
所以,袁珊珊她们靠马甲线涨粉是有道理的,毕竟能好好做完一套训练,那体质是得多钢铁侠啊。
(本刊记者牙韩翔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