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腾讯众创空间(天津)开始试营业。这是由天津官方携手企业全权授权委托第三方公司——天津建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新一代创业孵化机构。当天,众创空间迎来首批10个入驻创业团队,涵盖APP研发、手机游戏开发、电子竞技、电子商务、在线教育、文化影视等领域。
作为“双创特区”的重点项目,该众创空间一期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独立办公区2万平方米,公共开放平台5000平方米,包括开放办公区、路演中心、资本洽谈区、产品体验区、培训中心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
从开放平台到众创空间
从2011年6月15日开始,腾讯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平台,也掀起了一个跟行业共赢、共生的开放大战略。2014年10月,腾讯曾公布阶段性成绩——开放平台企业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腾讯。到今年4月28日,腾讯正式把将自己创业基地升级为了全要素、立体式的腾讯众创空间。
腾讯开放平台总经理侯晓楠称,过去两年腾讯考察了欧洲、硅谷、日本、以色列很多的孵化器,发现孵化器都是从以产业园等物理空间为主慢慢发展到具备一定互联网元素的孵化器。所以希望整合社会的力量,整合创投的联盟,把线下的加速和线上的扶持全部合为一体,为创业者打造一个立体式的众创空间。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4月,腾讯开放平台累计收益超过1亿的创业公司24家,超过1000万的108家,融资额过1亿的公司超100家,20多家公司已经或者正在准备上市。
众创空间最终以产业园形式和各地政府合作落地,上海市杨浦区、北京市昌平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已经和腾讯签约,三地众创空间超15万平米。于21日开业的腾讯众创空间(天津)便是落地的项目之一。
根据腾讯的规划,整个2015年,众创空间产业孵化将在25个城市落地,面积超过50万平米。
在天津市创新创业特区揭牌仪式及新闻发布会上,腾讯开放平台副总经理袁子文称,天津这个项目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众创空间。未来25个城市都布局完毕的话,50万平米的规模将是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创业基地、众创空间。
不过,光大是不够的,袁子文说,关键是得解决创业者的问题。
腾讯将众创空间当成一个产品来做的,这个产品就是为大众创业者解决场地、流量、资金、扶持、成长的五大需求,腾讯全要素孵化平台的腾讯众创空间则具有相对应的五大核心能力。
比如,腾讯联合达晨创投、九鼎投资等知名众创投资联盟成员,为创业者准备了1000亿创业基金,解决创业初期的融资难题。汇聚腾讯内部资源,开放分享给创业者,例如以微信、QQ为代表的应用平台,腾讯网为代表的内容平台,以及腾讯云、广点通、微信支付为代表的能力平台,还有占分发市场份额行业第一、日分发量达到1.5亿的应用宝等。
袁子文表示,腾讯注入很多资源进来,是帮助大家建立一个生态,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极大的提升创业者的成功率,因为创业还是一个高风险、低成功概率的事情。
众创空间的关键两点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多的改变人们生活,在互联网巨头的参与下,草根、基层人群的加入,创业与就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为提振中国经济,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每到一地考察,李克强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2013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天津滨海新区考察时到创业中心咖啡屋,鼓励让创业的思想、创新的念头自由翱翔,做到创业创新生活“三位一体”。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主任、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郑伟铭介绍,天津的“双创特区”从形成初步概念,到完成顶层设计,再到正式揭牌成立,前后历时近5个月时间。
“双创特区”将着力培育和发展领军企业、研发机构和众创空间,打造创新型金融、科技服务和科技研发、跨境贸易和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创业和教育培训、海洋经济和港口服务六大产业集群。
袁子文说,天津项目的落地营业将凭借京津冀一体化、天津自贸区及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势,定位于京津冀众创空间引领者,服务于物联网、“互联网+”的广大初创、二次创业者,通过腾讯沙龙、创业营、合作伙伴大会等活动,联合政府将腾讯天津众创空间打造为北方创业基地。
北京地世界科技有限公司CEO宋啸飞对《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表示,处于创业前期最需要的就是政策和流量。而腾讯众创空间就很好的提供了这样的免费推广资源,天津又有很好的创业政策和环境,只是政策需要很好的落地。
袁子文提到,“流量加速”就是给流量提供一个“货架”进行商品展示,而且是很好的位置,这会帮助创业者将创新的产品放到好的位置上去,解决其流量问题,这是腾讯非常大的优势。
对于腾讯众创空间,他说,总结起来有两点,一个是,将腾讯重要的核心优势、资源给拿出来;第二个是开放的心态,把业界最好的资源整合进来形成一个个联盟,由它来对接到众创空间,让创业者接受到业界最好的支持。
围绕算力、算法和数据板块加码研发投入。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设立十年来,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到2027年,在GPU、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5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项重点新产品。
AI人才争夺白热化的背后,顶尖AI人才的稀缺值得关注。
抓住年轻人、“掘金”在线音乐市场仍是一门好生意,但竞争正变得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