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国庆还上班?”“上班。”产科护士很平静的回答大肚子小编,很显然,国庆上班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十一”黄金周长假,大家在跃跃欲试,旅行、探亲、聚会……各式活动让人们身心放松。然而,有一群人越到节假日越忙,比如上面的产科医生。同时据报道不仅仅是在产科医院,由于工作节奏加快,很多人平时很难有时间解决健康问题,便在长假期间打起了健康的主意,国庆也成为很多工薪阶层的“就医黄金周”,不少医院出现了就医“堵”的现象。
辛酸泪:30年从医,未休过一个完整假
9月16日上午,妇产科医生于凤刚刚从手术室回来,脸上难掩疲惫。于凤今年52岁,在市妇幼保健院已工作了27年,从事产科工作,近30年的职业生涯里,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于凤说,虽然工作繁忙,却也觉得义不容辞。高强度、快节奏,对于凤来说是“家常便饭”。在她看来,护理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服务要求细,对医生自身的要求极高。从业这么多年来,为了能时刻与准妈妈们保持联系,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
“准妈妈们有突发情况,经常会在大半夜给我打电话,我就必须马上赶到医院。”于凤说,作为产科医生,节假日值班更忙碌,赶上春节、“十一”黄金周等,病人会比平时更多。于凤自工作以来,从没有完整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其实没什么,这么多年来,产科没有一位医生能够有节假日。毕竟,对每个家庭来说,生孩子都是天大的事情,牵动着全家上下的心,医生辛苦一些不算啥,只要母子平安,就是我们最欣慰、最幸福的事情。”
由于多年操心劳累积劳成疾,她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但她依然日复一日的在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忘我工作。
像于凤这样的医生不在少数,更多的医生在辛苦工作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担心待遇问题。
付出缺乏合理回报 大学生就业内科医生收入低于收银员
一份《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戳中了时下不少医生的痛点。无休止的加班,且级别越高加班越多;更闹心的是,超时工作还拿不到满意的收入,全国仅6%医师月收入过万。又据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今年6月公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生就业内科医生收入低于收银员。
报告显示,在2014届本科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中,“游戏策划”一职以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5273元位列第一,从事该职业的本科专业主要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艺术设计”。而“互联网开发师”和“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职业则分别位列2014届本科毕业生高薪职业中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平均月收入为5174元和5096元。
什么职业收入最低?报告指出,2014届本科毕业生各职业的平均月收入为3773元,但“内科医生”一职的平均月薪仅为2713元,低于收银员3066元/月和文员3215元/月。据了解,在毕业半年后薪资最低的十个职业中,与医药相关的职业占比30%,除内科医生外,还有药剂师和外科医生,收入均在3000元左右。
亚当·斯密说:“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有时甚至是生命和名誉委托于律师。”
有人替医生喊冤,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职业凭什么就拿这么点钱?按照国内医生的培养模式,本科医学生需要读五年,读完博士需要八年,除了接受学校教育外,毕业后还需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入医院还需进行各种临床实践,从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算起到维持眼不花手不抖的工作状态结束,如此短暂的职业黄金期没有对等的收入回报实在令人心寒。
大批“80”后医生加速从医院逃离
医生付出缺乏合理回报,负效应难逃。我国每年培养的医学毕业生都在60万人以上,最终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6。
据调查发现,一大批“80”后医生正加速从医院逃离,其中不少都是三甲医院的骨干医生。高强度的工作、低性价比的薪资、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不知前路的医改等,都是他们选择逃离的原因。一些单位医生表示,“能走的都走了,目前还没走的也有离心”。
时间退回到几十年前,医生是一个社会地位和口碑都非常好的职业,医生找对象时都能额外获得“加分”。相比之下,如今医生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已经大不如前。
(一财网综合羊城晚报、新华每日电讯、人民网、齐鲁晚报、北京商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