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也就是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凭借非虚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三天,来自北京、上海的八家媒体平台在各自微信公众账号上,公布了成立非虚构创作联盟的消息。
这也是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发起“非虚构”栏目后,倡导非虚构写作的接力棒首次大规模传递到了民间运作的市场化平台。
“联盟的构想已经准备很久了,这时发布只是巧合。”非虚构写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关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诺奖固然对非虚构写作概念的传播大有裨益,但对中国而言,职业写作者偏少,如何确保写作的真实性,仍是制约其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
中国非虚构写作源于史传
非虚构创作联盟由《人间》《时尚先生Esquire》《南方人物周刊》《GQ中国》等八家媒体平台联合发起成立。联盟接纳的作品,除了文字写作,还包括音频、视频、图片,还有各种古怪的形式,因此冠以“非虚构创作”之名。
什么是“非虚构写作”?《时尚先生Esquire》总编辑、作家李海鹏告诉记者,定义非常简单,只有两条:真实和文学。“所有出现在文章中的点都必须是真实的,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真实的现象。并且,这篇文章必须具有文学色彩。”
“其实非虚构写作是相对虚构写作而言。在中国文学史上,两者是在虚构写作得到发展后才区分出来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罗书华长期从事文体研究,他说,按照孔子时代“大文学”观点,所有的文字都可以称为文学。汉代以后兴起的汉赋,是现代意义上的虚构写作,里面会有意加入对外在世界的想象。真正有意识的虚构写作在唐传奇中才开始。
“中国文学史上的非虚构写作,一直都是以史传文学为主,直到晚清出现《申报》,非虚构写作又从正史延展到新闻写作,随后才衍生出报告文学等文体。”罗书华说。
至于“非虚构作品”这一确切提法,则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以“非虚构小说”和“新新闻报道”为代表的非虚构创作盛行一时。这一概念随后被引入国内,有学者在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还将中美两国的报告文学、非虚构小说、新新闻报道、纪实小说、口述实录文学等统摄为“非虚构文学”。
通过非虚构写作反映现实
直到2010年,《人民文学》正式开出“非虚构”栏目,“非虚构文学”才正式进入主流文学媒体的视野。“平心而论,当今文坛存在一种风气——一个字,懒。”时任主编李敬泽曾这样介绍发起栏目的初衷:“我们周围存在不少的作家,把清高视作品位。一些中年作家收入不菲,对世界的理解全部通过电视和报纸。长年累月靠二手材料来吸收灵感,这是何等被动的创作风气。”李敬泽呼吁作家做“行动者”,走向“吾土吾民”。
《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刊登的第一部作品是韩石山的《既贱且辱此一生》。直到2013年6月,陆续刊登了29篇作品,作品题材与风格各不相同,显示了“非虚构”写作的多样性。其中,梁鸿发表于《人民文学》的《梁庄》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后以《中国在梁庄》为题名出版单行本,并获得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奖以及第七届文津图书奖等奖项。另外一篇体现“行动”勇气与决心的作品来自慕容雪村。这位成名于网络时代的作家,冒着生命危险卧底传销团伙二十三天写出《中国,少了一味药》,展示了传销的本质和误入歧途的底层百姓悲惨命运。
时隔几年,为什么又要开始重新再提非虚构写作呢?关军说,若干年前小说有反映现实的功能,但这些年小说却离现实越来越远,通过文学作品来关注现实的题材也越来越少。小说更多是走向个人空间,或者是走向类似玄幻等领域,虚构的成分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需要非虚构写作这种文体更好地反映现实。
“尤其是中国,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急速发展、变化特别剧烈的国家。改革开放的短短30多年,相当于把别的国家上百年历史走完,这些都是(非虚构写作)题材的富矿。”他还表示,在中国,非虚构写作和特稿有很大关联性,对于大众读者而言,类似题材是通过纸媒才看到的。
内容是否真实较难核实
关军说,联盟主要的功能是资源共享,有了联盟之后,其他平台就能更便利地获得授权,作者的作品也会得到更多的推广。李海鹏也说,现在很多网络平台都在做非虚构写作栏目,市场的接受不错,也能带来平台的美誉度。
不过,他们都表示,网络兴起后非虚构写作发表渠道固然多了,但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人才难得”,职业写作者估计也就几十个。关军也表示,以他所在的网易非虚构频道《人间》为例,尽管平台每天都能收到几位读者投稿,但职业写作者主要还是由特稿记者构成。“不过,传统媒体衰落后,真正的职业非虚构写作者也在减少。”
怎样在写作中坚持真实,也是当下非虚构写作普遍面临的瓶颈。“多数时候来稿并非是像记者一样写现实题材,而是写周围的人和事,也不是以情节猎奇作为卖点。”关军这样介绍他收到的来稿,判断作品真实性主要从作者有没有偏离写作动机来看。如果只是把非虚构写作当成爱好,而不是当成赚钱,一般内容是可信的。不过他表示,“严格来说,还是要多核实。但是现在这方面还达不到。应该在核实上再专业些。不过核实这也是中国媒体的弱项,像在美国,媒体里就有专门进行核实的机制,但是在中国几乎没有。”
关军还提醒,原来报告文学也很流行,但现在已经基本不提,就是因为编造痕迹太多,而且离政治太近。今后的非虚构写作也要避免重蹈覆辙。
“水手计划·走向现场”艺术展呈现了19位青年创作者的作品,他们通过文学和艺术回应时代与世界的变迁。
一个富有才华的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如果在人间失去,那就一定会由老天来补偿。所以,苏轼越是颠沛流离,人们便越相信他是“谪仙”。
拉美“爆炸文学”的几位代表人物,代表作都蕴含着写照整个拉美的状况与命运的雄心。
我想把20世纪的作家的故事好好讲一讲,不只讲他们的创作,还讲他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怎样的家庭、怎样的时代里,他们有怎样的遭遇,心里有怎样的不平,怎样的惶恐、激动和悲伤。
我越来越觉得,与堆砌词藻式的“美文”截然相反,纯粹的列举,就足以成就一篇高妙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