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井冈山国有林场改革新路:“林农景游教”五位一体

第一财经APP 2015-10-22 15:03:00

责编:吴苏宁

作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先行先试区,井冈山国有林场“林农景游教”融于一身,“山水林田湖”共生共存,环境与经济、社会实现了和谐发展。

是林区、农区、保护区?还是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或者是教育区、生活区?

置身于林木茂密的大山之间,行走在倒影绰绰的井冈冲水边,随处可见身着红军装的旅客或各类培训班学员,以及写有“红米饭,南瓜汤”标语的大小饭店。在江西省井冈山市采访,《第一财经客户端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先行先试区,这里“林农景游教”融于一身,“山水林田湖”共生共存,环境与经济、社会实现了和谐发展。

林场职工大多自主创业

“去年12月,井冈山就基本完成了国有林场的改革任务。”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曾以平告诉记者,改革前,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辖茨坪、大井、朱砂冲、长古岭、罗浮、小溪洞等6个林场,均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

曾以平介绍,这6个林场总面积42.78万亩,林地经营面积40.9万亩,其中划入保护区的面积有32.2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5.4%。“6个林场,均成建制地划归保护区管理。”曾以平说,林场主要精力已转向森林资源保护。目前,大井、茨坪、长古岭三个林场已停止采伐,另外三个林场也只安排了少量采伐。

井冈山林业资源特别是毛竹资源丰富,同时又是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曾以平告诉记者,停伐后,各林场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农家乐、承包竹林,增加职工就业和收入。10月21日,记者在茨坪林场大垇竹林施工现场看到,十几位工人正在林子里松土、除根、施肥。

“还记得《井冈山翠竹》课文里的一句话吧?‘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茨坪林场场长许小平对记者说,当地毛竹资源极其丰富,有毛竹林1.3万亩,毛竹总株数达250万根。毛竹生产周期短、韧性也特别好,竹梢可以做扫把,竹身可以做成各种工艺品、竹家具以及建筑材料,废弃物还能当柴火,是林场职工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和日常生活原材料。

改革后,茨坪林场由企业转变为二类事业单位,按每万亩配置6人的标准确定了事业编制数。许多职工开始自主创业,林场为这些职工交社保和相应的创业机会。

林场职工蓝国华在白银湖村利用自家闲置地和租赁地,种植花卉苗木。“基地已经扩大到160多亩了,育有红豆杉、伯乐、香果、福建柏以及多种井冈杜鹃。总投资80多万元,预计可产出500多万元。”他告诉记者,已申请创立了白银湖乡土花木合作社,有10户林场职工加入了合作社,种植基地每年可提供1800个就业工日。

茨坪林场90%以上的辖区与井冈山旅游景区、景点重叠,这里也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全国青少年培训基地所在地,每年前来学习的人员和观光者不计其数。记者在景区看到,沿途随处可见林场职工和当地农民办的农家乐。许小平称,仅茨坪林场职工办的农家乐就有36家,从业人员147人。

“林场+专业合作社”成型

在罗浮林场,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山花烂漫”的景象。叶贺民场长告诉记者,借罗浮扶贫实验区开发之势,林场以山花烂漫、情定井冈山为主题,实施了花海工程,种植了300亩金鸡菊、百日菊、杜鹃、格桑花等不同时令花卉,营造了花海田园人居的景观,解决就业岗位200多个,仅今年就吸引游客2万人次,增加收入60多万元。

“林场山林权属稳定,管理体制顺,经营机制活,创业积极性高,那么,平稳发展是必然的。林场最终也能实现资源增量、职工增收、林场增效的改革目标。”井冈山市林场场长罗晓飞对记者说。

罗晓飞介绍,井冈山市林场采取“林场+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已经创办了井水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森发红薯专业合作社、五木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吸纳富余职工36人,人均年增收3.6万元。

井冈山市林业局局长谢福传告诉记者,井冈山国有林场改革后,林场由原来的8个整合为3个,林场定性定编到位、减员增效到位、完善职工社保到位。

“一个明显的成效就是职工自主创业空前活跃。”谢福传说,下一步,井冈山市林业局将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组织林场与职工开展合作造林,由林场出山场,职工出投资,效益按比例分成。“我们已经在一些林场先行试验,取得了经验。”他说。

记者在江西省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国有林场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得到保障。2013年国家批复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分两批拨付中央补助资金19.73亿元。江西省财政也将国有林场公益林管护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20.5元。今年,江西省市县财政共安排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培育管护经费1.1亿元。

江西省种苗局副调研员周平亮告诉记者,由于财政改革资金保障落实到位,职工社保、经济补偿等关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至今,江西省没有发生将改革成本转嫁给林场的现象,也没有出现变卖森林资源来化解改革成本的情况。

但周平亮同时表示,“改革后的国有林场包袱依然沉重,已经成为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他对记者表示,目前,江西省营造林贷款等公益性债务有11.16亿元,希望国家尽快出台国有林场债务化解政策。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