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火星救援》大热,最兴奋的是NASA?

第一财经APP 2015-12-11 06:49:00

责编:罗嵛月

《火星救援》大热,最兴奋竟然是NASA,甚至过去的几个月里NASA一直在帮这部片搞义务宣传。

2015最值得一看的科幻大片来了!现在提到火星,国外网友第一反应就是《火星救援》,可见它在美国是有多火。媒体和影评人也对这部片子赞不绝口,称它“不仅是马特·达蒙,也是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近年来最棒的作品。”

该片被视为和《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具有同样精彩程度的科幻佳作。影片上映两周在北美总票房达到了8246万美元,全球票房逼近1.32亿美元。

《火星救援》中,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马克·沃特尼,是第一个登上火星的人类,因为遭遇事故,马克一个人被留在火星。面对飞船破损、补给不足、还有火星恶劣的环境,他要独自设法存活下来,等待来自地球的救援。

然而,新片《火星救援》大热,最兴奋的不是影迷也不是发行方,而是美国宇航局(NASA)!过去的几个月里NASA一直在帮这部片搞义务宣传,科普各种知识……如何用氢氧合成水外,如何在火星上生成氧气,如何在火星上种土豆,这些技术据称NASA都有科学实验原型。

巧合?上映前四天NASA宣布火星上有水

9月28日,NASA忽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又”一次宣布重大发现,即他们有证据表明火星上现在就有液态水存在,尽管这种水在某种意义上说更接近卤水,与大片《火星救援》10月2日公映只相差4天。

影片宣传方自然是不能错过这个契机,《火星援救》的官方微博随后就发布了一条视频推文,表示“这种发现值得沃特尼亲自庆祝”。视频里,我们的小马哥举着酒杯说了几句恭喜,然后又开玩笑说“下次再被困在火星上的时候,我就知道有水了”。

在不少人眼里,双方的互动就像是串通好的一样。英国《卫报》就质疑称,美国宇航局所公布的“重大发现”中所采用的图片证据,最近的拍摄时间是在去年夏天。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探测器传回的火星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有河流、湖泊的存在证据。

《火星救援》就发生在火星的这里?

10月9号,NASA公开了一组由火星侦察轨道器上高解析度成像科学实验相机“HiRISE”拍摄的照片,并且宣称电影里的主角,由马特·达蒙扮演的沃特尼就是在这里被困住的。

《火星救援》中被称为“阿西达利亚平原”的Ares 3任务登陆场,实际上这里崎岖不平且充满危险

高清图片显示,影片中大部分场景与“好奇”号发回的火星真实地形图大致相似。不过,有两个登陆场的场景与真实地形大相径庭:一个是影片中“阿西达利亚平原”上的Ares 3登陆场地表平整,而真实地形是崎岖不平且充满危险;另一个是影片中“阿拉比亚高地”上的Ares 4登陆场地表崎岖,而真实地形却是相对平稳光滑。

《火星救援》中描述的火星场景与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传回的照片非常相似

甚至为了尽可能还原,NASA还和《火星救援》原作小说的作者Andy Weir进行了合作,以便提供所谓的“Ares 3”地点最精确的位置。

那么这部影片里真正的拍摄地在哪呢?主要的拍摄地点在布达佩斯,而“火星表面”的外景地则是约旦的瓦迪拉姆沙漠。

火星上能种马铃薯?移民火星不是瞎想?

10月9日,NASA还发布了在火星上建立永久聚居地的计划书,列出了建立“外太空居住设施”的详细计划,到2030年,人类将在完全独立于地球的火星聚居地工作和生活。

要是“真正的”火星困境,人类要怎么活下来?火星上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80度,NASA早电影上映两个月以前,就已经迫不及待向公众科普电影里的相关技术了。而电影确实调用了NASA的一些科技设施,力求电影中的宇航员形象和行动符合现实。

这么看来,《火星救援》不完全是瞎编的,要知道沃特尼在电影里住的居住舱在NASA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已有原型,宇航员们已经使用该设施用于模拟各种任务。

图上是《火星救援》中沃特尼正在收获马铃薯,图下则是真实的宇航员科尔·林格伦(Kjell Lindgren)在国际空间站中收获生菜

同样在国际空间站中,也有一个集合众科学家之力所研发的Veggie植蔬系统。2015年8月,驻守NASA国际太空站的航天员骄傲的展示他们的太空作物收成:红色萝蔓生菜。Veggie只需33天,宇航员就可以收获太空植物,这似乎为未来建造人类火星农场带来了希望。

有了住处和食物,那么要在火星上活下去,最关键的就是氧气和水了。在《火星救援》中的居住舱里使用了一种氧气离合器的装备,从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分离出氧气。现实中国际空间站也在使用一套独特的制氧系统,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氧进入空间站供给宇航员呼吸,一些氢则用于生成水。

《火星救援》中宇航员沃特尼面临着饮用水匮乏的问题,这一挑战同样存在于宇航员的太空生活,他们通过循环尿液、汗水等方式,获取饮用水。对于未来太空任务,美国宇航局试图改善水过滤系统,在携带较少地球水的情况下保证宇航员太空用水。

《火星救援》就是NASA的火星计划?

要知道除了“免费宣传”以外,《火星救援》这部影片总共拍摄周期大约是70天,其中拍摄NASA细节的内容花了剧组21天时间。甚至,还为举办了宇宙首映,提前让国际空间站(ISS)宇航员们观看了该片。

为什么NASA会力捧《火星救援》呢?事实上,由于近年来预算一直在缩减,太空探索活动也在减少,因此公众对探索太空的热情也在消退,NASA对此感到些许不安,恰巧此时出现了《火星救援》这部电影。

换句话说,《火星援救》可以成为激发公众热情的最佳载体。的确,与最近的科幻电影《地球引力》与《星际穿越》相比,《火星救援》基本上都是基于现实,更接地气。

更有意思的是,《火星救援》的故事场景设定就是在2030年前后,与NASA之前公布的火星计划时间一样。而且在电影中很多技术都是现实存在的,这就向人们展示了真正的太空科学技术,这些无疑都为将来的火星登陆计划提供了基础。

要知道NASA一向善于借助热门话题对民众进行科普教育,《火星援救》的上映就是一个不错的契机,NASA可以借其来宣传自己的火星任务。

(综合爱范儿、信息时报、劳动报、IT之家、格瓦拉生活网等)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