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之后,1月4日,苏丹、巴林相继与伊朗断交,阿联酋宣布降低与伊朗外交关系级别。
伊朗和沙特关系持续紧张,中方将如何处理同这两个石油输出大国的关系受到外界关注。
中国在中东没有敌人
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高度关注事态发展,对有关事件可能激化地区矛盾感到担忧。
华春莹表示,中方希望有关各方在反恐问题上加强沟通,形成合力。中方也主张外交人员和机构的安全及尊严应得到保障。希望有关方面保持冷静和克制,通过对话和协商方式妥善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在1月5日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华春莹再次表达了中方立场。
恰巧,1月5日至8日,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全国联盟”主席胡杰应中国外交学会邀请将访华,外交部长王毅将会见胡杰一行,就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做劝和促谈工作。
在被问及关于胡杰访华,中方是否将结合近期中东局势表明新的立场时,华春莹表示,中方近期多次阐述了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中东很乱,中国还是应该保持既有的中东政策。
殷罡认为,中国的外交政策无需根据中东的局势做出什么改变,会有一些适应性的调整。比如和平时期,经济活动会多一些,互访也会多一些,战乱时期当然会少一些,但这些都算不上政策变化。
殷罡强调,中国在中东地区没有树立自己的敌人和敌国,同阿拉伯国家、波斯人的国家、突厥人的国家、犹太人的国家,都展开平等的外交。
至于地区冲突,殷罡指出,第一,在地缘上中国不是中东冲突的相关国家,没有必要介入。第二,中国也没有文化、政治、军事资本去介入。
不影响与中东合作
到目前为止,中东地区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以来唯一尚未访问的地区。同时,中东多个国家都位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享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或能源资源。而伊朗与沙特又是中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中国与两国双边经贸关系密切。
伊朗是中国在中东的主要贸易伙伴。2009年以来,中国超越欧盟成为伊朗最大贸易国。2014年,中伊贸易总额为518.5亿美元。
伊朗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能源进口国。近年,中国对伊朗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投资不断增加。到2014年底,中国对伊朗油气领域的投资额从2010年的350亿美元增加到500多亿美元。
殷罡认为,伊朗与沙特的冲突,基本是外部的,不影响伊朗内部的建设。中国和伊朗在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的潜力非常大。
在殷罡看来,经过两伊战争以及一系列的制裁,尽管伊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军事工业比较强,核能力也比较强,但伊朗基础设施和各个领域的建设都有待发展。
“伊朗为古代丝绸之路做出了非常大贡献,在现代一带一路中,也是(中国)主要的合作伙伴。”殷罡说。
另一方面,沙特是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沙贸易额达到737.5亿美元。2015年中沙经贸稳定增长。
同时,沙特也是中国在全球的第一大原油供应国。2014年,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4967万吨,同比下降7.9%。
殷罡认为,伊朗与沙特紧张并不影响中国同伊朗和沙特就一带一路展开充分合作。只要中东地区没有战争,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在2015年11月访问中东期间强调,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是同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一致的,中国希望地区的流血冲突得到制止,地区有关国家严峻的人道主义状况得到关注和帮助,地区热点问题能够通过政治和外交努力得到解决。
更多国内航司在陆续开通到中东地区的新航线,这背后与国际航线结构的变化不无关系。
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萨维表示,如果敌人再次对伊朗发动侵略,伊朗将做出更具毁灭性的回应。
如果美国想恢复同伊朗的谈判,必须首先保证伊朗不再遭受袭击。
声明表示,该命令允许放宽对某些商品的出口管制,并取消对部分外国向叙利亚提供援助的限制。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称,该国核设施在美国的空袭中“严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