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灿星已经不能再碰好声音?唐德和Talpa联手回应版权纠纷

一财网 2016-01-30 15:47:00

责编:边长勇

唐德影视(300426)方面昨日发声回应灿星制作称,唐德已经独家买断中国好声音的版权,作为上市公司,公司对每一个商业行为不存在任何隐瞒。

《中国好声音》版权之争近日愈演愈烈,唐德影视(300426)方面昨日发声回应灿星制作称,唐德已经独家买断中国好声音的版权,作为上市公司,公司对每一个商业行为不存在任何隐瞒。

唐德影视昨日亦和《TheVoiceof……》的版权方荷兰Talpa传媒公司在京签署协议,Talpa宣布正式将《TheVoiceof……》节目模式在大中华区的独家管理、许可和应用的权利授予唐德。唐德方面透露,将以6000万美金买下好声音5年4季的应用权。此外,唐德影视将借助和Talpa在近200个电视综艺节目上的合作全面进军电视综艺。

焦点一:天价模式费是否存在

灿星制作此前称,Talpa索要每年数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模式费,“荷兰Talpa公司四年内将节目模式费涨了上百倍。模式费几乎是节目总制作成本的几倍。”而国际惯例是模式费占节目制作总成本约5%。

2012年,灿星与浙江卫视从Talpa引进《TheVoiceof……》节目模式,向Talpa支付了200多万元人民币的节目模式费。2013年时,Talpa表示,国内有其它卫视及制作公司愿意出1亿元采购《TheVoiceOf...》节目模式,要求灿星将模式费涨到每年人民币1亿元。最终双方以每年6000万元版权费的价格续约。

昨日,唐德影视董事长吴宏亮回应称,6000万美金的价格有它的道理,《TheVoiceof……》现在在全世界有65个版本在180个国家播放,应该尊重知识产权。

而Talpa公司CEOPimSchmitz表示,有一些国家的模式费是占节目制作总成本的8%,有一些国家是5%。但无法透露在中国具体的模式费用。如果只是因为价格,Talpa是没有办法开拓国际业务的。

焦点二:灿星和Talpa的合作时间期限

灿星制作此前称,Talpa单方面撕毁合同,不顾合约中承诺给予灿星的优先独家续约权,将《TheVoiceof……》的节目模式转售给唐德影视。2018年之前,灿星拥有《TheVoiceOf...》节目模式的独家续约权。

PimSchmitz回应称:在有效的合同期限之内,灿星有优先的洽谈权。一旦合同有效期过去之后,《TheVoiceof……》所有的版权就归Talpa所有了。灿星方面续约权到2018年的说法是错误的,双方的合作在今年1月份已经结束了。

对于灿星近期的声明和对第五季好声音的运作,PimSchmitz表示,现在,Talpa已经将中国好声音的版权卖给唐德了。因此,灿星之后不能使用和制作任何关于《TheVoiceof……》的内容,现在灿星的行为是违法的,公司已经申请追求其法律责任。

不过,灿星母公司星空传媒也已启动针对Talpa的国际诉讼,拟在荷兰、英国和美国同步提起诉讼,状告Talpa单方面毁约行为。

焦点三:灿星可否自主研发好声音

尽管遭遇了版权纠纷,但已经运作中国好声音四季的灿星称,不排除“自主研发《中国好声音》的可能性”。29日,《中国好声音》官方宣布:将于2016年夏天在浙江卫视播出的新一季好声音4位导师人选已经确定,那英、周杰伦、汪峰、庾澄庆四位明星确定加盟。

此外,灿星表示保留自主研发、原创制作《中国好声音》节目的权利,同时强调“中国好声音”这一注册商标属于灿星和浙江卫视。

吴宏亮对此回应称,中国好声音的品牌是属于全国人民的,并不是注册就可以用的。

PimSchmitz表示,这是一种侵权行为,公司已经在香港的法院提出了诉讼。

焦点四:唐德影视将如何运作好声音

6000万美金拿下中国好声音的版权后,在综艺制作上并没有太多经验的唐德将如何运作这一全国瞩目的综艺节目?吴宏亮表示,希望通过在综艺领域的战略布局,把唐德原有的优势与电视栏目运营、内容整合营销等结合起来,进而打通电视媒体全产业链,拓展唐德的业务版图,并迅速做大唐德的经营规模。至于是由唐德影视自主制作还是找其他平台合作,吴宏亮表示一切都有可能。

唐德影视此前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武媚娘传奇》和它背后的明星股东们。吴宏亮本人此前虽然有多年的电影和电视剧制作经验,但在综艺制作上,唐德还是一支后发部队。

“我的理解是,现在大家对综艺的热衷还是在于其戏剧化的模式——悬念,所以我觉得我们能把故事讲好。”吴说道。

毫无疑问,中国好声音至今仍然是中国最令人瞩目的综艺节目之一,同样,也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这就如同加多宝和王老吉的商标争夺战一样,无论这次版权之争的最终结果如何,唐德和灿星最重要的仍然是是否能经受住观众和市场的检验。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