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日本内阁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四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年化增速-1.4%,私人消费疲软成为主要拖累因素。曾以新旧“三支箭”著称的安倍经济学是否彻底穷途末路?尽管经济数据惨淡,但其实际效果仍需等待时间的检验。
自2012年底安倍晋三上台再任日本首相之后,其旧“三支箭”所组成的“安倍经济学”就备受瞩目。“第一箭”是量化宽松,试图通过将大量资金注入经济体来终结通缩;“第二箭”是略有相似的财政刺激计划。不过,要想取得长远效果,“第三箭”的“结构性改革”则最为关键。2015年9月,日本政府又推出了“安倍经济学”的新“三支箭”。主要内容为:2020年GDP达到600万亿日元;加强育儿支持和社会保障改革,力争出生率达到1.8%;因养老看护导致的离职率降为0。
劳动力市场改革:成效仍需时间检验
尽管新“三支箭”的目标建立在名义GDP年增长3%、实际GDP年增长2%之上,被普遍认为脱离实际,但旧“三支箭”中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实为对症下药的正确之举。目前,农业、电力市场、医疗改革、企业减税、设立特殊经济区、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培育均取得了进展,但在最核心的劳动力市场改革中,方向正确的安倍经济学仍需要更大的推动力和长期的检验。
无疑,“日本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就是老龄化,”瑞穗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日本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60.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6.7%。据预测,2030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将占比30%以上,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将会更加凸显。
除了消费倾向低下,庞大的老龄人口也为政府财政带来了负担。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日本的养老负担很重,年轻人较少导致产出较小,因此日本政府只能用大量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提高消费税率的改革也没有起到明显的财政增收效果。“不过,日本债务由国内持有,相对风险较小,但是清偿、降低财政杠杆的可能性较低,只是在不同的代际之间进行分配。而较高的杠杆就会使得国家和企业很难放开手脚去投资。”
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对于企业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由于终身雇佣制的存在,除非倒闭,否则日本企业无法解雇员工。终身保障直接带来的是劳动积极性的低下。根据日本政府的调查,一些知名的企业中甚至出现了“驱逐房间”的独特现象——数以百计的员工被送到特殊的房间,被晾在那里无所事事。这些房间本用于给获得新任务的员工进行再培训,但其真实目的则是迫使员工自己离开。饱受冗员之苦的企业成本持续上涨,既也不愿雇佣年轻人,也不愿提升工资。这也直接阻碍了安倍政府提高工资计划的实现。
4大方法补缺劳动力
劳动力短缺怎么办?提高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增加移民流入、返聘老年人回归岗位都是日本政府采取的解决之道,日本政府在这些领域也并非全无进展。但沈建光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就如同全世界任何地方的改革一样,安倍的改革要想取得比较正面的效应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2005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实施劳动力市场改革时,改革的前两年同样怨声载道——救济金大幅缩减、福利大幅削减,很多人持悲观态度,越来越害怕消费。但是10年之后,大家都觉得德国竞争力变得那么强劲,现在失业率又是历史新低。”毕竟,解除终身雇佣制“不可能打破既有的合同,只能从新雇佣的合同开始改变。”沈建光指出。
同样,提高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也是安倍经济学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日本15-64岁劳动参与率为76%,女性参与率为66.8%,但妇女参与度的提升同样无法短期见效。“一般日本妇女即便有再高的学历,生完孩子之后就会退出劳动力市场。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增强幼儿的教育设施,用更好的幼儿园让更多的母亲去工作。当前,妇女的就业率确实在慢慢上升,但尚不明显。”沈建光表示。
在新技术浪潮的背景下,日本强势的机器人技术也被视为拯救老龄化社会的一计良方。日本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Tomo Kinoshita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要想强化日本长期的经济增长前景,需要不同改革措施,旨在实现更加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并接受更多的外国劳动力。同时,我们对新技术的应用——例如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给予厚望。”
通缩预期挥之不去
尽管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效果仍有待检验,但如同阴霾般挥之不去的通缩预期仍是日本经济面对的头号敌人。
沈建光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日本最难解的问题在于:通缩的预期已经根深蒂固。“日本人的消费倾向很低,大家觉得通缩还会持续,把钱存到明天的购买力会更强,因此整个社会的面貌和预期是非常悲观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说日本‘失去了20年’所言非虚。”而安倍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也是消费衰退的原因之一。“相比于终身雇员,临时工没有许多福利,收入较低,也会造成消费低下。毕竟他们会担心什么时候可能失业,消费倾向就会降低。”
面对通缩阴影,货币宽松、制造通胀预期仍会是日本政府的长期选择。Tomo Kinoshita在野村证券的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日本央行将会维持其现有的量化宽松和质化宽松措施。我们预测日本央行将在2016年年底之前会扩张其ETF股权价值和其他风险资产的购买,从而提高通胀预期。”
负利率实际效果有限
2月16日,日本央行更是正式开始实施有史以来最激烈的货币政策——负利率。以5-4的投票结果,日本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新增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s)实施-0.1%的负利率。这意味着,日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将反过来被央行收取利息。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中,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全球经济增速的疲软是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原因:“日本经济持续缓慢复苏……石油价格的进一步下跌、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的不确定性、和全球市场的不稳定性可能会伤及商业的信心,并延迟消除人们的通缩预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日本央行采取负利率的目的是想把钱从银行体系逼出去,将闲钱转移到市场,从而鼓励投资、鼓励消费。显然,负利率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日本央行意识到,此前的宽松政策无法达到日本2%的通胀率目标。
不过,有分析认为,负利率政策的实际效果可能相对有限,因为该政策并不适用于消费者,且仅适用于新增的超额准备金,而不是日本银行既已存在的、价值2.5万亿美元的超额准备金。何况目前日本银行惜贷的原因更可能是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本身很小。
沈建光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负利率的影响“其实比较象征性,而不是革命性的。”“瑞士2年前就已经负利率了,欧央行也是。而日本的负利率是非常轻微的,只针对银行在央行的存款超额的部分,所以比重非常小,没有什么影响。实施负利率之后日元更是不降反升,因此美联储的政策才会对日元汇率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务必提高安全意识,以免发生危险。
在日本本国人口骤降的同时,在日外国人的数量连续三年创新高。
日本东京大学政治学教授内山融表示,美国的单边关税政策充满随意性,这样的做法将加剧贸易紧张局势,是美国在贸易上的霸凌之举。
日本将立即增加75%的美国大米进口量,并大幅扩大进口配额。日本将购买价值8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包括玉米、大豆、化肥、生物乙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
当前各界对于日本股市的前景普遍仍持积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