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份,北京连续第二天出现空气重度污染,治理空气污染的压力持续。
3月2日能源研究会发布的《中国能源展望2030》(下称《展望》)判断,中国天然气消费处于相对偏低水平,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判断,中国天然气发展大有前途,不过要在价格机制等方面继续推进改革,消除目前面临的不确定性。
天然气消费或重回高增长
由于受各种阻碍天然气应用的因素影响,天然气消费从2014年起进入低增长。中石油经济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天然气全年表观消费量为19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创近10年新低。
不过,相比2015年,对2020年和2030年的预测都是大幅增长。《展望》预计,2020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为2900亿立方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5%。2030年达到4800亿立方米,2020年到2030年间年均增长5.2%,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升至12%。
目前天然气消费量已经有回暖的迹象。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运行快报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天然气进口量76亿立方米,增长22.6%,天然气消费量223亿立方米,大幅增长17.6%。
周大地分析,中国各项天然气消费量指标都偏低,2014年中国人均天然气消费量135立方米,而全球人均水平为467立方米,OECD国家人均天然气消费量1242立方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2014年仅为6%,远低于全球平均24%的比例。基于此,周大地认为,天然气的发展空间很大,但他也提醒,消费者要习惯为清洁能源付费。
天然气产业链条利益待理清
《展望》提出,国内天然气消费前景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最大的不确定性是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的增长不确定,中国经济增速的降低造成能源消费增速下滑,天然气也可能受到影响。
其次,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作为替代煤炭的清洁能源选项之一,天然气价格长期以来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是随着2013年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启动,天然气价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石油和煤炭等替代能源价格却大幅下降,价格优势在减弱。
此外天然气储运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储气调峰设施不足影响到城市的天然气消费。在主干天然气管网外,配气网建设还不成熟。储运设施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天然气市场发展和供应能力提升的瓶颈。
2015年4月、11月,国家发改委先后两次调低天然气门站价格。上游让利给下游城市燃气企业,推动消费。但是因此油气价格下跌的压力也主要由上游企业承担,影响上游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说,预计油气体制改革方案会考虑到产业链上的问题,在天然气领域压缩中间环节的成本,协调平衡各方利益。
天然气价格改革还在进行,国家发改委还推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最终实现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价格改革的同时,天然气市场主体也进一步多元化,除了传统油企,民营企业和非有国企业进入到国内页岩气、煤制气,以及国外天然气领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全球避险情绪卷土重来并剧烈扰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国际油价、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大跌。
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净利润创下西方石油行业历史新高,为557亿美元。
能源市场方面。上周五,荷兰TTF天然气近月期货价格盘中跌破50欧元/兆瓦时,这也是欧洲天然气期货17个月来首次跌破50欧元,创2021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今年以来,荷兰TTF天然气近月期货价格下跌约35%,已从去年8月的峰值暴跌超80%。天然气价格的快速下跌是否意味着欧洲能源危机已经消退?
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 日前表示,虽然欧盟今年冬天为克服天然气危机做出了努力,同时也很幸运,暖冬抑制了今年冬天的天然气需求,但能源危机仍然难以彻底解决。欧洲明年冬天将更加艰难,因此,欧洲工业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总体规划。
虽然欧洲国家声称将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他认为事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欧洲国家最终将恢复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