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多只有更多,2015年度的高送转进入了“霸屏”模式。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上周末,沪深两市已有24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5年利润分配预案。其中,有155家公司推出高送转方案,占比达62.8%。和以往不同的是,2015年度上市公司分外大方,“10送转10”几乎变成为起步价,有144家公司准备“买一送一”甚至更多,占送转公司的82.6%。相比之下,需要付出真金白银的现金分红却没有出现明显的提升,甚至不升反降。
“10送转10”成起步价
“2015年送转比例没有达到‘10送转10’,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公司有过送转。”网友套用电影《大腕》里的一句台词,来形容目前高送转的疯狂程度。
事实上,2015年度高送转的浪潮确实一波狠过一波。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公司出手最为阔绰,目前送转排行榜前十的公司全被这两个板块包揽。
天齐锂业暂时成为2015年的送转王。公司披露2015年业绩快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68亿元,同比增加31.37%;实现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加89.93%。随后,公司控股股东天齐集团及实际控制人蒋卫平向董事会提交了《关于四川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的提议及承诺》,建议公司2015年度的利润分配预案为“10送4转28”。
“10转30”的公司还有劲胜精密。神州长城则拟“10转28”。此外,莱美药业、棒杰股份等也推出了“10转20”或以上的送转方案。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目前,已有155家公司推出了2015年度的高送转方案,其中“10送转10”及以上的公司达到144家。
“以往‘10送转10’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2015年则成了起步价。其实,2015年年中,随着股价的高涨,已经有过一波高送转了,当时被市场炒作得热火朝天。想着经过2015年下半年的大调整,和2016年年初的下跌,上市公司的送转热情应该会消减,没想到愈演愈烈,有条件的送转,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送转,真是让人目不暇接。”资深股民秦先生对信息时报记者表示。
秦先生还无奈地指出,随着上市公司送转比例越来越高,投资者的胃口也水涨船高,“现在送转比例不到‘10送转10’都被市场当作利空看待。我此前买了金雷风电,其公布‘10转10’的方案,应该算是好事,但市场认为送转比例低于预期,出现连续的跌停,直到第三个跌停板才打开,真是亏死了。”
“过去很长时间里,上市公司高送转都默认是‘10送10’封顶,轻易不会越界。大概3年前,有个别公司出于炒作目的,尝试‘10送12’。之后上市公司送转股力度越来越大,送转与公司未来业绩预期走强的联系却越来越小。”广州证券一位投顾如是说。
现金分红却没明显提升
据海通证券提供的数据,2005年推出送转的上市公司仅154家,而近5年来每年送转的公司数量平均在500家左右,2014年送转的公司已达到565家。目前,2015年的年报还没有公布完,暂时还不能确定最后的数字,但从当前的趋势来看,可以铁定说送转公司是有增无减。
送转比例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从2005年的平均“10送转4.5”上升到2014年的平均“10送转8.3”。同花顺数据显示,2014年,送转比例最高定格在“10送转20”,且仅有国祯环保等9家,“10送转10”到“10送转19”的公司达到253家。而2013年“10送转20”的上市则仅有2家,分别是营口港和东旭光电。
不过和2015年相比,上述数字只是小巫见大巫。“目前的送转比例已超过‘10送转10’,平均数达到‘10送转13.2’,如果后续还有公司继续大手笔操作,数据可能继续上升。”
在加大高送转的同时,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力度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据同花顺数据,截至上周末,共有221家公司给出了真金白银的分配方案。派现最大方的是焦点科技,拟“10派10元(含税)”。推出高送转方案的公司中,仅雷科防务和先导智能拟派现金相对较多,分别为“10转21派5.5元(含税)”、“10转20派5.5元(含税)”。
“相比高送转,现金分红是实实在在的收益。从海外成熟的市场经验来看,现金分红是衡量上市公司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现在国内的上市公司在现金分红方面逐步进步,但是空间仍然有很大,多数公司的股息率不足一年定存。”钱景财富CEO赵荣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