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16时15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士余、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对于如何理解民营银行设立常态化的问题,尚福林表示,将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地监管局,由银监局全面受理申请,对申请进行尽职调查。目前已经有12家进入论证阶段,还需要继续加强政策辅导。
“后面还是要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的原则推进民营银行新设立的进程。”尚福林称。
2015年,首批民营银行5家试点全部落地。尚福林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总资产794亿元,各项监管指标基本达标。同时,5家民营银行体现了审慎经营的特点,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发展规划比较稳健。试点5家民营银行公布发展计划之初,就表明了发展方向,审慎选择贷款对象。“现在5家银行贷款资金主要来源还是他们的资本金。”尚福林表示,对此需要理解,新的银行设立其信用要靠逐步积累的,贷款还是大部分用自己的资本金来放贷。同时,民营银行发展规划也注重长期的风险管控,不急于盈利。有的银行甚至提出“开业两到三年不一定盈利”。
二是深耕细作特色业务。与传统做法不同的是,各家民营银行不是把扩大规模、“大干快上”作为发展基调,而是对特色业务模式进行审慎探索。新设一家银行取得成功,取得一袭立足之地,得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够生产,现在看5家民营银行还是按照最初的发展规划在发展。
三是夯实发展基础。例如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有的股份制银行埋怨人才被民营银行挖走,尚福林表示,这是正常的人才流动。
在尚福林看来,总体而言,目前5家民营银行的试点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