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Selina离婚,能共患难却不能共白头

一财网 2016-03-14 10:01:00

责编:沈晴

我们对共患难素质的无限讴歌,不过是因为我们害怕叵测的未来,觉得自己难保不遇上一个人熬不过去的局面,希望伴侣能陪自己吃苦。

共同陷在一种痛苦里的模式,比如一起挨穷,和一个苦难者、一个拯救者的模式还是不太一样,两边承受的压力是不同的

Selina宣布离婚的时候,很多人唏嘘不已,因为“最不可能离婚的夫妇”都离婚了。当年Selina拍戏遭遇意外烧伤时,张承中义无反顾地守在她身边,帮她度过了最难熬的一段复健时间。所以两人结婚时,大家是带着看童话结尾的心情来祝福二人的。结果短短五年,两人就宣布离婚了。

“都能共患难了,却不能白头偕老?”很多人想不明白这点。多数人的心路历程大概是:“能共患难”是婚姻中最金子般的品质,只要有了这点,在婚姻中遇上任何问题,都能“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现在你们两口子明明已经有了这么拉风的“倚天剑”,居然分了!我母亲若还在世,肯定就是最惊诧的那一拨人,因为她就认这个死理:能一起吃苦,就能一起过一辈子!下一句一般还是:“女儿你一定要找个能跟你吃苦的人!”相信到今天,还是有无数的母亲这样教育女儿。

真的是这样吗?首先在这个case里,“共患难”这三个字似乎都经不起推敲。受伤的是女方,男方一直担任着拯救者的角色。当然,作为亲密爱人,看着恋人痛苦,自己的痛苦常常也是一样深重。但共同陷在一种痛苦里的模式,比如一起挨穷,和一个苦难者、一个拯救者的模式还是不太一样,两边承受的压力是不同的:拯救者基于责任感的焦虑,和苦难者基于苦难本身,以及觉得连累对方,从而带上了自卑感和愧疚感的焦虑,还是有很大不同。双方在长时间的、不同的焦虑下有了性格变化,不再适合对方,也很正常——人总是不停地变的。

何况,就算两人心意如初,变化不大,“能一起患难”,真的就是那么金字招牌,是婚姻中的最佳素质吗?这里面有个好玩的悖论是,没人愿意一直待在苦难里。希望有人能和自己共患难,不过是希望二人联手力量大,能早点把苦难熬过去。一旦熬过去了,这个素质就用不上了。所以,这顶多是个“阶段性重要”的素质,并非全程中都这么重要。何况很多人一生根本遇不上需要两个人硬捱才能捱过的苦难。假定我们知道一个锦衣玉食的人未来几十年也是生活优越,到死都不会有什么变化,那他为什么需要伴侣擅长处理苦难状况呢?

还是因为恐惧吧,我们对“共患难”素质的无限讴歌,不过是因为我们害怕叵测的未来,总觉得自己难保不遇上一个人熬不过去的局面,希望伴侣能陪自己吃苦,多少有点买保险的意思——最好永远用不上,但万一要用的时候一定得有。

有一个比较难听的事实是:越是弱小的人,越希望对方有这种素质,因为他可以很清楚地预测到,他未来的路上坑多得要命。而强大的人因为对未来生活的把控力较强,所以这种要求倒不太多——你看贵胄联姻,哪个强调对方需要肯吃糠咽菜、会在饥荒中搞到粮食、能够在缺钱时打好几份零工?

若苦难真的那么深重,麻烦真的那么大,自己都处理不了,哪能要求对方就好好处理呢?最后一般还是自己扛下来、咽下去。幸福常常可以分享,而苦难永远是一个人的。明白这个事情,我们对共患难这件事大概会有更多的平常心。这大概确实可以算个优势,但强求不得,也未必真的含金量那么高。基本就和身高优势,颜值优势差不多。两个颜值爆表的人离了婚,你不会惊诧,曾共患难的两个人离了婚,也没什么稀奇的了。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