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补选4位候选人(左起):洪秀柱、黄慧敏、李新、陈学圣
2016年1月,国民党候选人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落败,时任党主席朱立伦为此请辞下台。
今日8点至16点,中国国民党主席补选进行党员投票,337148名党员选举决定新的党主席。据官方最新消息,候选人洪秀柱以78829票,56.16%的得票率当选,成为国民党史上首位女性党主席。
国民党党内人士指出,洪秀柱深受国民党深蓝人士支持。此次高票当选,也在意料之中。国民党预计后天举办交接典礼,洪秀柱走马上任,任期到2017年8月。
此次补选,新任党主席的任期虽然仅1年半,却有4人登记,包括前“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代理主席黄敏惠、“立委”陈学圣和台北市议员李新,是国民党有史以来最多人参选的一次,各组候选人也在25日加紧冲刺。其中,黄敏惠、洪秀柱两位党魁候选人昨分别回防“大本营”嘉义市、新北市永和区,进行选前最后催票。
按国民党规定,党主席选举,候选人以得投票数过半数的票数者当选。若单一候选人得票无法过半,得票数前2名者将进入2轮投票。
党内此前曾评估,若另2位候选人李新及陈学圣得票加起来超过10%,那么今日(3月26日)投票就可能进入“延长赛”。不过,假若当真拖入第2轮投票,依选举规定,要到4月16日才能展开。为此,有党务主管私下叹,希望今天就有结果,不要再拖延,尤其不少负责选务的约聘党工3月底约满,一旦进入第2轮,恐将无人可办选务。
两位女性参选人受到外界关注
四位候选人当中,洪秀柱和黄敏惠受到外界较多关注。
出生于1948年的洪秀柱被誉为国民党内“第一女战将”,曾创下“立法委员”八连霸纪录。她因敏捷机智、咄咄逼人的问政风格,得到“小辣椒”的封号。
洪秀柱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系,1991年取得美国密苏里州东北大学教育硕士学位,曾从事教职多年。
2012年,洪秀柱高票当选台湾立法机构副负责人,当年,她又成为国民党副主席。
这次党主席补选,洪秀柱的关注度较高,这得益于她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党内初选中创造的人气。
洪秀柱此前曾表示,民进党已准备执政,国民党至今却连党主席都还没选出,时间不站国民党这边,希望今天就“一次搞定”,不要再第2轮投票;昨在嘉义市经国新城小区固眷村票的黄敏惠则说,自己在4位党主席候选人中最年轻,“要世代交替就选我。”
黄敏惠是四人中最年轻的,1959年出生于台湾中南部,早年任语文教师。她从2008年起就担任国民党副主席,在朱立伦请辞党主席后,她又担任代理党主席。
从2005年到2014年,黄敏惠在嘉义市当了9年市长,被市民称为“温柔的太阳”,台媒赞许过其政绩。
马英九参加投票
候选人政见:国民党怎么改革谋出路?
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国民党党内呼吁改革的声浪四起。
洪秀柱在参选党主席的宣言里提出三大努力方向:找回核心价值;大力整顿改革;重用中生代,培养新生代。
她说,这次参选的初心,是帮助国民党建立接班团队,完成世代交替,在中生代中挑选优秀人才,积极培育青年,把这些年轻人“扶上马、送一程”之后,自己就可以功成身退。
最近洪秀柱在拉票时表示,未来她将重建国民党的价值与精神、理念与文化,让年轻人觉得加入这个党是有希望的,重新找回台湾人民对国民党的信赖。这一切的努力,更是在为台湾寻找出路。
黄敏惠曾表态,台湾需要一个融和的力量,自己希望做个“桶箍”,把大家团结起来,保持国民党多元、理性、中道的政党特色。
针对党务改革,黄敏惠提出“五化”,包括民主化、内造化、志工化、年轻化和效率化。她宣示如果当选党主席,不支领主席薪水,要终身做党的义工,和党共同努力。
聚焦两岸论述:“九二共识”是主轴
在两岸政策主张上,洪秀柱和黄敏惠都坚持“九二共识”。
洪秀柱一如既往地强调,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持续深化,面对面与大陆坐下来谈,在恪遵台湾法规与民意支持下签订和平协议,换取两岸和平。
洪秀柱坦言,这次党主席不好当,但应该跳出来呼吁签署和平协议,建立两岸的互信机制。她认为,“台独”行不通,两岸若想真正长治久安,应该走向签订和平协议,在“九二共识”下坚持“一中原则”。
对于洪秀柱主张要签订“两岸和平协议”,黄敏惠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的主张稍有不同,认为应该要谨慎为之。
黄敏惠称,两岸关系从敌对状态到求同存异,是许许多多人在背后努力的成果。过去民进党在台执政8年期间,国民党从未放弃推动改善两岸关系。轮到国民党在台执政的8年,为台湾人民福祉着想,创造了台海60多年来最和平稳定的一刻。
她认为,如果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让人民的福祉受损,国民党绝不能坐视不管,国民党应该启动“国共平台”,做好沟通的工作,让伤害、损害受到管控。
(综合中国台湾网、新华网报道)
民主党议员为何集体出走?得州为何要推进选区重划?这场风波又如何加剧美国党争?
这一选举结果对日本政坛的走向及社会未来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选举后,日本政坛将再一次迎来动荡和混乱的“战国时代”,未来日本内政外交政策的不确定性会逐渐增加。
专家认为,日韩当前各有国内重要议程的关切点,在这一背景下要继续推进谈判并非易事。
LED照明行业进入存量竞争,企业需加强内功以应对技术变革和行业洗牌带来的空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