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何港股沦为老千专场?扒一扒中晋系牵涉的港股公司

第一财经APP 2016-04-07 21:53:00

责编:陈南杉

在中晋系出事后,中晋的母公司国太投资控股投资的三家港股公司在经历股价暴跌后,纷纷发布声明欲与其撇清关系。

在中晋系出事后,对市场敏感度极高的港股市场也感受到了余震,中晋的母公司国太投资控股投资的三家港股公司在经历股价暴跌后,纷纷发布声明欲与其撇清关系。实际上,除了中晋系外,e租宝也曾借道港股市场,为何港股市场易沦为老千专场?

中晋母公司国太投资控股牵涉了三家港股公司,中国创新投资、华耐控股和中国趋势,这三家公司的股价在最近几天都经历了惨烈的下跌,中国创新投资的股价就经历了过山车式下跌,4月5日~4月7日,股价累计下跌47%;华耐控股4月6日跌14.5%;中国趋势4月6日,跌21.74%,4月7日,涨5.56%,收报0.019港元。

高管仍失联

中晋系出事后,三家港股公司的情况也都浮出水面,翻查公告不难发现,中晋母公司国太投资均是在2016年年初选择高调进驻这几家港股公司。但在事发后,这三家公司都陆续发布公告,但综合三家公司的公告,中晋母公司的几名高管仍然处于失联情况,其中国太投资控股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佳菁、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吴晔都仍处于失联状态。

根据港交所资料,国太投资控股是中国创新投资的大股东,持有27.68%的股份,共有23.63亿股。2016年2月2日,陈佳菁、姜琳璘和王玮获委任为中国创新投资的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陈佳菁更出任了中国创新投资的董事局联席主席及战略委员会主席职务。根据4月6日公告,中国创新投资称已经联系上姜琳璘及王玮,但并未提及是否联系上陈佳菁。

资料显示,陈佳菁是国太投资董事长兼总经理,今年29岁,姜琳璘是国太投资的总裁助理,今年31岁,王玮是国太投资的副监事长,今年37岁,他曾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

根据中国创新投资2015年最新年报,公司主要业务是投资上市及非上市公司,去年净亏损13.8万港元,其中非上市公司包括太阳创建、唯美视界、联冠未来、蓝色天使香港及广远星空,而上市公司的投资则相对分散,虽然涉及多家知名上市公司,但股数则令不少市场人士都忍俊不禁,包括300股阿里巴巴、400股Facebook、5000股腾讯控股和10万股长江和记实业等。

另一涉事公司华耐控股称,注意到有新闻报道称国太投资控股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非法募集资金等犯罪行为,由于华耐控股的执行董事吴晔是国太控股全资附属公司的总经理,公司就此事曾经尝试联络吴先生,但是无法联络到吴先生。

除此之外,华耐控股的大股东China Zhongjin Group Limited告知,已于2016年4月5日减持了公司的股权至1.2亿股,占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约4.67%,不再为公司的主要股东。

华耐控股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亏损2.71亿港元,公司业务主要是制造及销售高端钢水控流产品,其他附属公司则从事制造纸张加工设备、放债业务、电子商务及资讯科技解决方案业务。吴晔是在2016年1月进入华耐控股管理层,担任公司执行董事的。

至于国太投资曾经投资过的中国趋势,是一家从事电子科技及相关产品贸易的公司,这间公司更为著名的,是曾经试图向已关台的亚洲电视台伸出橄榄枝,欲担任其“白武士”。

不过,国太投资在这笔投资中并没有获益。2015年12月28日,国太投资当日以每股0.07港元的价格,买入了中国趋势12亿股的股份,占公司17.82%的股份,但在2016年2月1日,国太就以每股0.037港元的价格卖光了中国趋势的所有股份,粗略估计亏损3960万港元。

港股沦为“老千”专场

一名市场人士称,这三家公司股价都不足1港元,颇具“老千股”气质,中晋系出事后,这些公司的股价也同时出现巨幅震荡,其中中国趋势的股价甚至跌至1分钱,是近年来最低水平,令香港市场沦为“千股”专场。

比富达证券研究部主管林嘉麒对第一财经称,香港的融资平台相对内地更有灵活性,一般上市公司会要求股东向董事会作出一般性的授权,允许公司每年增加不超过20%的股份,大部分的公司都会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要求股东批准这项授权,意味着不论公司在年度内进行任何配股,只要股本所增加的百分比不超过股东批准的上限,事前就不需要获得股东的批准。

在这样灵活的制度下,吸引了很多国内的理财平台机构慕名前来投资或买壳。另一理财平台上海快鹿投资集团,旗下的港股也包括了十方控股、大中华金融及明华科技。

林嘉麒认为,香港市场非常开放,很难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不过普通的投资者一般都不会去触碰这类股份,除非是投机心理很强的投资者,或者是不做功课的投资者,就非常容易中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