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莎士比亚真的对妻女刻薄吗?

第一财经 2016-04-22 09:25:00

责编:罗敏

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之际,他的生活之谜仍是热门话题,但莎翁戏也同样热闹

37部戏剧,37部电影,在37个大屏幕上滚动放映——莎士比亚“满血复活”,虽然他从未离开。沿着泰晤士河南岸,从西敏寺大桥到塔桥的2.5英里沿线,走走停停看看——这会是怎样壮观的戏剧性场景?4月23日和24日两天,人们将蜂拥而至,参加这场轰轰烈烈的、世界各地的人们与莎翁的对话。400年前去世的戏剧大师,将迎来又一轮盛大的集体“朝圣”。

1616年4月23日,当那颗装满了无穷智慧的大脑终于停歇时,一定不会想到他的生命400年后仍在继续,他的灵魂和才智从未消散。为了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在他出生的斯特拉福德、发迹成名的伦敦,一系列的演出、展览、演讲、新研究成果发布,主题商业活动也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两个特展非常重要。一个是英国国家档案馆和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共同主办的“威廉·莎士比亚:我的写作人生”(By me William Shakespeare:a Life in Writing),另一个是在大英图书馆展出的“莎士比亚10幕戏”(Shakespeare in Ten Acts)。这两个展览展示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手稿、最新再次修护的遗书、新近发现的第一册双面开印刷本以及与400年来人们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继承、发展和在全球推广相关的各种历史资料。

伦敦街头的莎士比亚

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4月23日和24日即将在伦敦泰晤士南岸举行特别活动的巡游路线图

“次好的床”仍是个谜

莎士比亚真的只留给他妻子一张“次好的床”吗?

一直以来,莎士比亚立于1616年1月、修改于3月的三页遗嘱,被世人视为是他对妻女吝啬的证据。他行将就木之际在病榻上立下的遗嘱,语言生硬毫无温情,决定死后主要财产归属长女苏珊娜和她的丈夫,而二女儿因为新婿不合他意,不仅得到的财产不能与长女相比,而且其丈夫被剥夺了分享遗产的权利。而遗嘱中最令人疑惑不解,也是让莎翁研究者几百年争论不休的是,留给妻子安娜·海瑟薇的,只有一张所谓“次好的床(SecondBestbed)和一些家具”。

然而,就在去年9月,为了筹备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英国国家档案馆对莎士比亚遗嘱手稿再次展开了修护工作,包括去除了之前修护中贴附在背面的厚纸以及丝绸,将遗嘱的表面尽量恢复原样,还首次使用X光射线和红外线进行扫描,获得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经过4个多月的修整护理和分析研究,英国国家档案馆法定权利记录专家阿曼达·贝文(AmandaBevan)兴奋地宣布有两个最新发现:一共3页的遗嘱中,第2页被认定是1613年3月立下的,推翻了之前3页遗嘱同一时间写就和修改的结论。第1页和第3页是在1616年1月写妥并在同年3月连同3年前写的第2页一起作了最后的修改,成为现在人们所看到的版本。贝文还认为,虽然研究仍在进行,但可以初步认定,作为精明的商人,莎士比亚是有意愿为他的家庭成员提供经济保障的。

贝文认为,莎士比亚在1616年1月立遗嘱时,并不是人们一直认为的已经病入膏肓,感觉死神降临。他在1613年3月就立下遗嘱的原因有两个:“他唯一幸存的兄弟于1613年2月去世,这可能是一个触发点;另外,他1613年3月在距伦敦环球剧院不远处,花费140英镑投资了一处大的房产,即布莱克法莱士门楼屋(BlackfriarsGatehouse)。当时是以基金委托方式购置的,被委托人需要一份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来对房产的未来继承问题有所安排,这也很可能是1613年3月遗嘱诞生的另一个原因。在那份遗嘱中,莎翁将该处地产继承权留给了他的长女苏珊娜和她的丈夫。这说明,他并不是一个没有对家庭经济保障有所考虑的人。”

那么1616年1月莎翁为什么要重新写一份遗嘱呢?贝文认为,那是因为当时她的二女儿朱迪斯正要出嫁,而新郎却承认有越轨行为。莎翁为了保护女儿利益,就重新写了遗嘱并在其中特意加进了取消这位新女婿继承权的条款。

然而,对于莎翁是否真的只留给妻子安娜一张所谓的“次好的床”的问题,贝文尚未能拿出证据证明并非如此。她认为,莎翁没有在1616年1月重病,而是在3月突然病倒,然后才匆匆在3月的遗嘱修改中添加了“次好的床和家具”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还是关心到她的,虽然没有提到其他的遗产。

而关于为何莎翁遗嘱用语冷漠,毫无感情,贝文则认为:“这份遗嘱是作为一份严肃的商务文件写的,是关于一处房产在他死后如何处置,而非临终遗言。无法在这样的文件里表达个人感情。”

无论如何,新的发现引来新的论述和阐释,对当今人们对莎士比亚有更多真实的了解总是好事。

莎士比亚与家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莎翁戏的传承与嬗变

没有树林和仙王、仙后的仲夏夜之梦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比起国家档案馆的展览,在大英图书馆举行的“莎士比亚十幕”展,虽也有众多弥足珍贵的史料展出,但所谓的“莎士比亚十幕”,实际上是甄选了莎士比亚四百年来在有着全球影响力的英国戏剧历史上的重要“瞬间”和事件,有的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有的是颠覆性的,有的是传统的承继,有的是全球的传播,有的是关于莎剧如何通过电影工业而延伸。

从《哈姆雷特》剧本第一四开本原版,到第一位莎剧“御用”男演员理查德·博比奇的油画肖像;从第一位女性“苔丝狄梦娜”登上戏剧舞台的故事,到英国第一位黑人如何成为莎剧男主奥赛罗;从后现代抽象版“仲夏夜之梦”的场景重现,到劳伦斯·奥利弗自导自演的哈姆雷特电影版《王子复仇记》海报;从费雯丽出演《泰特斯·安特罗尼斯》中的拉维尼亚的惊艳黑白照片,到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埃迪·雷德梅恩和男配角马克·里朗斯双双男扮女装出演1603年初始版本的视频录像;从梁实秋翻译的《如愿》(《As You Like It》,其他译本以《皆大欢喜》为名)剧本书籍,到1607年间供东印度公司船员在航行途中排练表演的哈姆雷特剧本残页——整个展览跨越时空,戏内戏外,莎士比亚对戏剧艺术和人类文化神奇、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历程重现。

1970年8月27日,来自美国的剧评家克莱夫·彭斯飞越大西洋,来到莎士比亚故居斯特拉福德,走进莎士比亚剧团剧院,观赏彼得·布鲁克导演的《仲夏夜之梦》首演。

在第二天的《纽约时报》上,人们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只要戏剧存在一天,这个戏剧创作版本,无论褒贬,总是会被人谈起。而且这个版本终将给当代戏剧舞台带来重大影响。”他继续评论道:布鲁克的版本“仿佛是一个崭新的剧本,没有过去的引用,没有传统的承继,将整个故事直接揭示给人看”,“在他的版本里,那些青丝游荡的仙女们、亮片闪闪的眼睑、薄纱飘摇的面纱和绿野仙踪仿佛都被忘记。在他眼里,这部剧作,就是一个肉欲之爱的寓言,一个失去了无邪和暗藏恐惧的魔术般的游乐场。”

大英图书馆举行的“莎士比亚十幕”展海报 摄影/王蕾

在布鲁克1970年的版本里,舞台极简抽象,树林变成了一个全白的舞台背景,主要演员的服饰是绿色、白色、紫色丝绸统袍,两根中国“高跷”木棍代替了具有魔法的鲜花,一座大红色羽毛铺盖的平轿,充当了提泰妮娅的睡榻,还有一个高空秋千在舞台中央,时不时摇曳出一种梦境。彼得·布鲁克颠覆性呈现的后现代抽象风格的《仲夏夜之梦》,可以说是莎士比亚戏剧“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幕。在之后的日子里,布鲁克的《仲夏夜之梦》在包括日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巡演。

另一方面,原汁原味的莎剧原作重现,是英国戏剧界传承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个惯常对演员的“训练”和给予观众穿越的“体验”。

也是机缘巧合,2002年,是《第十二夜》首演400年纪念,莎士比亚剧院便在环形剧院,恢复全部男性演员出演的传统,演出服装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华丽而妙曼,并以1602年的观众参与形式,安排了观众和舞台极其靠近的站位,台上台下的呼应和交流可以最大化。而其中扮演奥维拉的和扮演奥利维亚的,正巧是去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埃迪·雷德梅恩和今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马克·里朗斯。他们的演出魅力十足,观众笑声不断,掌声不息。在极其厚重戏剧传统熏陶中锤炼的英国演员,莎士比亚剧目可是他们的基本功,这样的得天独厚,又有哪个国家可以媲美?

莎士比亚环形剧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