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独家】蒙牛系15亿购澳最大浓缩鲜乳企 中资食品企业缘何扎堆澳大利亚

第一财经 2016-04-26 15:59:00

责编:陈姗姗

陈亮说,浓缩鲜乳产品在中国还比较少见,但常用于日本、香港地区等地,“比如用来冲调咖啡”。“目前收购这个公司的产品主要面对的市场并不在中国,它的市场包括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地。”陈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中国乳业巨头蒙牛正在澳大利亚收购一家工厂,希望在国际化上再进一步。

一位不愿具名的蒙牛系高层陈亮(化名)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这笔交易已经签下了正式的协议,“这笔交易的价格超过3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是蒙牛系旗下的富源牧业买的,所以上市公司方面并不会有公告”。

蒙牛乳业(02319.HK)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是蒙牛(乳业)收购的,会发公告的,关于这件事,没有更新的消息”。

全澳最大浓缩鲜乳企业

其实,蒙牛收购澳大利亚一家名为Burra Foods公司早在上个星期已被澳大利亚媒体广泛报道。陈亮对记者确认,收购的这家公司的名字为Burra Foods公司,创建于1991年,是当地一家久负盛名的乳品出口商,超过四分之三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目前拥有Burra食品公司45%的股份,另外55%的股份属于已在维多利亚州乳业有着100多年历史的Crothers家族。

之所以蒙牛乳业方面没有相关公告,原因在于此次收购的富源牧业并不在公告的范围。2012年,蒙牛的财报曾显示,富源牧业成立于2012年2月17日,蒙牛间接持股93.29%,但之后,蒙牛乳业的财报中再无富源牧业身影。

虽然上述蒙牛乳业负责人并未对记者确认富源牧业与蒙牛乳业之间的关系,但工商资料显示,富源牧业的董事长与蒙牛乳业总裁为同一人,都是孙伊萍。这家企业为中外合资,注册资本13.84亿元,富源牧业的股东之一内蒙古禾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唯一股东正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富源牧业的股东还包括了北京高盛投资中心。

陈亮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本次收购的这家公司主要是工厂,并不是牧场。拥有30万吨处理喷粉能力以及浓缩乳制造能力,此外还能生产稀奶油等奶类产品。“这家公司是全澳大利亚最大的浓缩乳制造商,浓缩鲜乳就是将鲜奶高度浓缩包装,使用的时候再用水溶解,其风味与鲜奶非常接近,做这种产品,有两个技术难关,首先是需要拥有膜过滤的技术,将鲜奶的水与其他成分分离,又不破坏营养;其次则是快速冷冻技术,要将产品将短时间内降至零下40摄氏度。”他说。

陈亮说,浓缩鲜乳产品在中国还比较少见,但常用于日本、香港地区等地,“比如用来冲调咖啡”。“目前收购这个公司的产品主要面对的市场并不在中国,它的市场包括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地。”陈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中资食品企业扎堆落子

缘何会在澳大利亚投资,陈亮坦言,对中国乳品企业来说,中国乳品的价格还是太贵了,“养牛的成本高,牛奶的成本高,国外的资源好成本低,肯定还是到国外好”。

如果收购顺利,这将是蒙牛系继落子新西兰之后,再次布局海外,这也是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上任以来一直倡导的“国际化”路径。自2012年开始,蒙牛先后与丹麦Arla Foods、法国达能、美国WhiteWave Foods、新西兰政府独立食品安全检测机构Asure Quality、美国名校UC Davis等全球优势企业及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也在新西兰建厂,孙伊萍更提出了“世界牛”的概念,让蒙牛向着国际化转型升级。

其实除了蒙牛之外,就在2015年至今,包括新希望、大康牧业、合生元等多家企业都已在澳大利亚投资。以新希望为例,该公司此前在澳大利亚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单体牧场Moxey Farm,成立澳大利亚鲜奶控股公司,同时又收购了澳大利亚第四、出口中国第一的牛肉加工企业KPC。新希望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新希望集团将继续围绕牛、羊、乳业、海洋水产等高端动物蛋白领域,加强和澳方企业的合作。

除了加紧布局澳大利亚,在下游供应链方面的布局也已经开始。新希望方面还透露,目前正拟在浙江舟山金塘岛建立“中澳现代产业园”,利用保税区的通关便利,让澳大利亚的优质农业品在此加工后,除供应巨大的中国市场,还可出口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目前,浙江省政府、新希望、嘉实三方已签订协议,新希望认为,此举将会对中澳相关行业企业产生有利影响。

不过投资澳大利亚,并不是都能顺利进行。无独有偶,大康牧业在4月就披露了欲收购澳大利亚一家牧场,总价不超过3亿澳元,但交易却遭遇推迟审查的情况。原因是这个牧场被认为是牧场之王,面积相当于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1.3%。对于收购难问题,陈亮估计,蒙牛的交易不会出现类似的阻力,“因为这次收购并不涉及土地这类敏感资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