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吴天明遗作诠释何为真正的情怀

第一财经 2016-04-27 10:37:00

责编:罗敏

“他们不屑于拍我那样的电影,就像我不屑于拍他们的电影一样。”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集体伯乐,吴天明的作品无一不关注社会和现实问题。其遗作《百鸟朝凤》就如同吴天明自己的艺术画像,将于5月6日上映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生前的最后一部影片作品。 其中陶泽如饰演的唢呐匠人焦三爷,像吴天明本人一样执着至死

1994年,在孙中山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我第一次见到吴天明导演。那一年,邓小平南巡后的中国正开启新一轮经济繁荣周期;我所在的怡华集团推出的小霸王学习机风靡全国,小平南巡时视察过的珠海生化药厂也是怡华集团产业,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势,怡华公司老总踌躇满志准备在文化产业大干一番。恰逢滞留美国五年之久的吴天明导演刚刚归国,有人牵线搭桥,吴导便来到了中山市;我是公司总裁的特别助理,这使我有机缘在广东和吴天明导演朝夕相处。“同是天涯沦落人”,让我们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吴导出国前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大厂长,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中国电影新时期的风云人物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周晓文、何平、顾长卫……全出自吴天明门下,他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集体伯乐;当年,因为吴天明的担当和慧眼,中国的第五代导演才得以脱颖而出。但彼一时此一时,回国后的吴天明已失去了西影厂厂长的职位,无权无钱。

他带来中山的是一个新电影项目《变脸》,这部《变脸》最后靠香港邵氏影业的投资才得以搬上银幕,日后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但这也无法改变吴天明作为一个著名导演在国内的境遇:在中国,电影导演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行业,不仅要得到主流官方的认可,还要能够找来大把的投资。而在1990年后的中国,吴天明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首先是他想拍的电影得不到恩准,比方说他最想拍的《白鹿原》最后竟交给一位无法驾驭这一题材的导演,拍得不伦不类;再者,吴导也不擅长和“资本家”沟通,他常常满腔热血却碰壁而回。就在他去世前几个月,我们还一起驾车上百公里去拜访一位地方行政首脑谈吴天明电影学院的落地问题,但很显然,对方只是对招商引资更感兴趣。

在中山相识的二十年后,我和吴天明导演再次相聚北京,吴导戏称他自己变“北漂”了,但这位北漂导演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那份情怀,在看完票房奇高的《爸爸去哪儿》和《小时代》后,他曾反复追问:这也算是电影么?那段日子,他经常来我公司串门,谈得最多的就是他的新电影《百鸟朝凤》,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帮我出出宣发的主意呵,现在的电影市场真是越来越搞不懂了。”可惜我一直忙于俗务,直到今年三月份,才找了一个时间,把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的电影拷贝看完,而那时,吴天明导演离开我们已经快两年了。

吴天明在《百鸟朝凤》中彰扬的是艺术家对艺术的坚守和敬畏。

和第87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爆裂鼓手》一样,《百鸟朝凤》追求的是一种艺术极致以及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工匠精神:在无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出“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对逝者最高的礼赞: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才能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对旧制礼仪的坚持与金钱无关,而关乎焦三爷内心坚持的底线;而选择什么样的徒弟接班,则是对唢呐艺术的又一重大考验。

《百鸟朝凤》中陶泽如饰演的唢呐匠人焦三爷,像吴天明本人一样执着至死:收徒弟首先要过天分和人品这一关,即使进了师门,基本功不练到位不让摸唢呐;在师傅挑选接班人的时候,他看重的不仅是手艺,更是人品,有艺无德照样不行。焦三爷看似处处行事古板,但从焦三爷身上,我们完全能够体会吴天明所彰扬的是艺术家对艺术的坚守和敬畏。

吴导曾说:“他们不屑于拍我那样的电影,就像我不屑于拍他们的电影一样。”吴天明导演将一生奉献给了电影,他所执导的《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老井》、《变脸》、《百鸟朝凤》………无一不关注社会和现实问题,是打动人心弦的诚意之作。此生没有欠过谁的电影票,但我欠吴天明老师一张电影票,就是《百鸟朝凤》!

吴天明与本文作者、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

《百鸟朝凤》将于5月6日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