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兴概念股“大惊失色”,是时候多买点防御品种了?

第一财经 2016-05-13 10:11:00

责编:黄向东

5月以来A股低迷震荡,从“收紧中概股回归”到“传四行业跨界并购被叫停”,政策接连为概念炒作降温,往日风行于A股的新兴概念股“大惊失色”,遭受打击。相对应的,防御型品种重博市场眼球,白酒、家电、食品饮料以及保险等板块个股股价本周表现强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古语诚不欺,对于A股市场似乎也同样适用。

5月以来A股低迷震荡,从“收紧中概股回归”到“传四行业跨界并购被叫停”,政策接连为概念炒作降温,往日风行于A股的新兴概念股“大惊失色”,遭受打击。相对应的,防御型品种重博市场眼球,白酒、家电、食品饮料以及保险等板块个股股价本周表现强势。

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发现,虽然“业绩为王”再成为卖方机构卖力的推荐口号,但对于转战防御性品种,市场并未达成共识。短期看,防御性品种的收益高于新兴成长,但防御性品种究竟能守住主力资金多久则不得而知。

新兴题材“失色”防御股“被翻牌子”

A股市场热点轮换“瞬息万变”,往日光鲜亮丽的新兴题材炒作在最近一周持续受挫,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则在于监管和政策对打击A股炒作之风采取了行动。

“一周一个政策,都是对概念炒作打击比较大的。”如上海一卖方策略分析师所说,政策风向的变化正是造成新兴题材“大惊失色”的主因。

五月的第一周,证监会罕见对“暂缓中概股回归”作出表态,称高度关注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随后,博信股份、深圳惠程等为首的壳资源概念概念集体血腥暴跌。而本周市场再传监管“叫停四行业跨界并购被”的消息,令恒天海龙、恒信移动等多只跨界并购股也是应声大跌。

“政策面打压题材炒作下,涨幅巨大与业绩暗淡的题材暗含巨大的杀跌危机,我们务必第一时间回避。”有机构开始奔走疾呼投资者远离新兴概念股,而过去不显山不露水的防御品种在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政策收紧之下重回卖方“安利”名单。

“下一阶段配置方向仍将继续向业绩稳定型品种集中,依次推荐业绩确定增长、景气回升的食品饮料、农业、家电、航空以及高分红、低估值的蓝筹,银行、电力等。”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最新观点就认为,业绩为王时代来临,风险定价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市场和上市公司都有必要更加重视内生业绩增长。

从近期的主力资金流向来看,防御性品种则集中"被翻牌子”。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最近5日,食品饮料、休闲服务、银行(申万一级分类)成为资金流入居前的板块,而中国平安、美的集团、中国太保、东方航空、伊利股份等个股则吸筹最多。同样,最近3日的机构买卖情况显示,黔源电力、正邦科技、燕京啤酒等典型防御品种最获青睐。

“整体的风向确实应该转到了价值蓝筹的股票上。新的这些行政手段本身调控的是募集资金和资源配置两个方面,这两个功能如果能合理发挥作用,投资者也会朝着比较正常的价值发现方向靠拢。”上海凯石益正投资总监仇彦英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短期来看,从风格的角度,防御性品种应该是配置的重点。如果从基本面和基本价值的角度,目前来看,市场上有稳定增长预期的公司还是更多集中在大消费领域。

是时候回归防御性品种了?

政策接连打压概念炒作,市场更有声音质疑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新兴概念股或已大势已去,而市场的心是时候防御性品种了。

仇彦英告诉记者,如果从基本面和基本价值的角度,目前来看,市场上有稳定增长预期的公司还是更多集中在大消费领域。而公司目前的投资策略也是偏向大消费,汽车、家电、农业、医药、食品饮料都有涉及。在他看来,在这些领域里来寻找标的,更加稳健一些。

更有私募直接表示,稀土、禽产业等个股是未来准备重点加仓的方向。此外,在银行资金追逐优质资产的大环境下,PPP行业未来两年会保持高速增长,相关的公司预期差较大,也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日前在电话会议中判断,市场进入了业绩为王的时代。“最近高贝塔类股跌幅居前,消费类相对抗跌,就是业绩为王时代的特征。继续推荐业绩优异子行业如食品饮料、饲料养殖、新能源汽车链等。”他称。

不过,短暂的热点转换也并未让市场所有的目光回归防御性品种。

“目前市场整体低迷,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防御性品种也并不代表我们就有多看好,就能判断回归价值投资,只是短期之下,白酒、家电类股票相对收益高一些,持续性是存疑的。”一公募基金经理建议投资者更应理性看待市场投资风格短暂的切换。

而对于市场忧虑新兴概念股或大势已去,有机构对记者本报提出反驳称,监管层的措施主要是针对目前股市存在的乱象,比如部分中概股回归纯为了套利,以及市场上讲故事炒概念的案例太多。但并不能就此判断新兴概念炒作大势已去,政策的持续性也有待验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发现,手握重金的机构对于防御性品种并不如看起来那样“死心塌地”。

“昨天领涨的防御性板块,并不一定能防御。目前来看市场还是存量博弈,短期概念题材炒作受到影响,资金换仓而已。换仓也不代表资金认可这些股票的价值,因为前几天炒的航运,昨天(11日)炒的白酒、医药,一些股票的PE也是100-200倍,估值也很贵,有的公司还连续几年亏损。”不止一位机构人士认为,存量博弈的背景下,目前并不能判断风向在实实在在地切换,资金配置转换也不一定具有持续性。

前述公募基金经理则认为,成长股在未来或有一波反弹。在控制整体仓位之下做波段调仓才是当下市场的适用策略。

“新兴概念股也应该要分化来看,对于炒概念炒主题的个股未来会受冷落,但新兴概念中的绩优股也仍然很有机会。”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如是认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