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加速阶段,中国城市的数量不增反降,尤其是中小城市数量占比还在减少,这也是导致大城市病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三五”规划把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作为完善城市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推动特大镇改市将是重要路径。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在5月28日举行的“2016安仁论坛·文化与城镇化”上接受采访时透露,正在推动一些特大镇试点镇改市,6月6日,试点之一的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将发布大部门制改革方案和正式筹建镇改市。
陈亚军在演讲时表示,中国现有有城市65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经有160个,但是20万以下的小城市占比不到18%,跟原来宝塔型的结构已经形成了相反的方向,这个无论从城镇化的规律,还是从国际的比较来说,都是非常不鼓励的一种现象。而且1997年统计数量还有668个城市,现在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陈亚军认为,从城镇化的规律来说,城镇化率从30%到70%的时候,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应该是城市数量增长最快的阶段,但是我们恰恰城市数量没有增加。美国2亿多城市人口,城市数量增加到1000多个,日本1亿多城市人口,有787个城市,我们现在是7.7亿城市人口,只有654个。
他认为,中小城市数量不足也是导致大城市病一个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规划也好,十三五规划也好,把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作为完善城市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
陈亚军表示,所谓增加城市的数量无非两个途径,一个是县改市,另外一个是特大镇设市。对于县改市,1997年停止县改市很大的原因是整县改制导致了虚假城市化,现在如何避免也是一个问题。“这个是最简单的,就是区划变一下,最难的就是特大镇如何办。”
陈亚军说,现在镇区人口在10万以上的镇全国已经有280个,镇区人口在5万以上的特大镇,全国已经有780个,在国外这都是一种不小的城市,但我们还是一个镇,还是按照农村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因此也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这是城市体系中的一个短板。
特大镇改不了市有一个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我们提出要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与设市联动,因为如果都设为县级市,那么行政管理体制里面就会增加一大块,机构和编制会大量膨胀,这是划不来的事情,因此,我们就提出,如果要设市一定要在控制行政编制上做文章,特别是横向的大部门制和纵向的扁平化来探索。”
首先开始在浙江的龙岗镇和吉林的二道白河镇试点。陈亚军表示,“这是两种模式,龙港已经是40多万的人口了,二道白河则是管委会体制如何转变成城市。龙岗原来有41个部门,现在要压缩到15个部门,这里如何突破是一个方面,一定要降低行政成本,另外,还有如何处理与县的关系,因为特大镇都是县里税收和经济总量大户,如果完全独立出来,好多发达地区的县是不愿意的。”
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已经具有中小城市的形态,但是还是一个镇
2014年12月29日,龙港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为全国第一批64个试点地区中仅有的两个镇级试点之一。龙港的试点任务是,根据国家11 个部委文件要求,探索建立职能分工合理、行政层级优化、管理机构精简、行政成本降低、行政效能提高、公共服务改善、治理能力提升的新型设市模式,力争经过 3年的改革创新和实践,为全国特大镇改革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浙江日报》日前以《龙港:以“镇改市”为目标 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为题报道,龙港计划今年6月,15个“大部门”进入实质性运行。以“应放尽放”和可承接为原则,推行新一轮的政府职权下放,目前正在对接下放的县级权限事项约1002项。在社会管理层面,按照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将原有17个社区整合为14个新型社区,原有462名人员初步拟定人员编制为393名,逐步建立“市管社区”的体制。
共同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谱写沪滇协作新篇章。
城市发展从扩张到提质,存量更新的重要地位凸显。
已有10个省份城镇化率超过70%,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大直辖市超过85%,广东、浙江和江苏三省城镇化率超过7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的城市和区域也成为人口流入的重点地区。
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