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亮相第19届上海电影节开幕式 视觉中国图
6月13日,第19届上海电影节一场名为“票房即将超美,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的论坛中,著名导演李安的现身引发了关注。原本定于10点正式开始的论坛,7点便有人排队等候,现场更是人满为患,许多观众只能席地倾听。
在电影市场高速增长的当下,一个“慢”字成为李安一以贯之的话题。他觉得,热钱多了,有时也会构成陷阱:大量重复的电影会让观众审美疲劳,资本推动的大干快上也会让电影面临制作粗率的局面。“当一个赶英超美的想法出现在电影圈的时候,小火慢炖的上海菜就会变成速食面。当然学习很重要,但中国电影要发现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李安说,“观众最喜欢看的、最看重的是电影中那些打动人的品质,是一种与思绪情怀有关的东西。故事只要讲到别人心坎里,观众就会有回应。其实,观众是希望在电影中看到他们自己。”
而当主持人邀请李安“给中国年轻电影人的成长提供一些建议”。李安却直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成长得太快,成长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李安自陈,自己是一个相对晚熟的人,36岁才拍了第一部电影,所以他感恩自己人生中有一个漫长的幼稚期。他也觉得:眼下中国人对于精神产品的渴望,给中国电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土壤,这意味着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但成长本身是需要孕育的,年轻人不应该太急功近利。李安以他一贯平缓的语调开了这样一个玩笑:“现在医药那么发达,我们的日子都很长,我觉得我60岁了,依然还是小孩。”
年轻时的李安 图片来自网络
“眼下中国电影的繁荣景象,也是一个构筑基础的好时机,拜托大家好好把握眼前的机遇。”李安说。在提到中美电影工业的差异时,分别在两国有过拍片经历的李安曾这样比喻:在美国拍片,像是做总统;而在中国,则像是在做皇帝。“做总统,是因为导演只要向各个制作部门明确他们的要求,然后就可以收获。但在中国,导演虽然有很高的权威,但每件事都要自己去操心、去完成,感觉非常累。”
他认为,这是因为好莱坞的每一个工种都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每一个环节,包括调光师、调音师背后都可能有一个100年的基础,(导演)与他们的合作很顺畅,在这种情况下拍电影就是一种享受。”同时,他也提出,现在中国的电影制作已经大有改观,不完全是当年他提出这个比方时的情况了,但中国的电影工业基础依然构成问题。“艺术中的‘术’字本身就是技术、手艺的意思,手艺活儿一定要做好。”
李安之外,导演徐峥、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好莱坞电影公司Studio 8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罗宾诺夫、腾讯副总裁孙忠怀也参加了论坛的讨论。在场的制作人和投资人都说起,如今红火的电影产业带来很多热钱涌入,制作人首先要寻找好的故事。对此,李安说:“故事是一种假象,用心与观众做语言之外的交流也很重要。”
“我不会计算观众的笑点,我是一个老实人,需要长时间和观众接触,才能慢慢找到与他们的共鸣。所以,正心、诚意对我而言是很重要的。”说完这话之后,李安又咧嘴一笑:“当然我也拍了那么多电影了,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确实也有一点点天分。”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关税是否不仅适用于在影院上映的电影,也适用于流媒体平台上的电影;也不清楚它们是根据制作成本还是票房收入计算。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30亿元,推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但行业仍面临融资难和人才短缺问题。
又是20年过去了,在数场战争和美国大选密切交织的背景下,好莱坞再次选择罗马,作为一种基本的影射。
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影视巨头均深知,技术革新势不可挡。
陈英雄,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在大师班现场分享了他如何以东方式的安静且柔美的镜头语言展现属于他童年时代的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