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上海开始交通严管后,因违规骑车而被罚钱的一下子多了五六倍,却没有一张非机动车道地图可供骑行者遵守。究竟是超级大都市就不适合自行车族,还是又一次公共信息不公开导致的错位?
交通严管,自行车罚单多了5倍
3个月前开始的上海交通严管之下,不管是四轮还是两轮,日子都不好过。
交警、片警、协管员加起来好几万人通通上路,开出的罚单也是惊人的。
严管首月,“非机动车乱骑行”这一项比平时多了近6倍。
(图片来源:央视)
微博一搜,“无知”两轮车群众很多,收到罚单甚至作案工具被没收的原因主要如下:
电动自行车载人年龄超过12岁;
逆行或者闯红灯;
牌照有问题;
占用了机动车道。
两轮车新手DT君也亲身吃了张罚单。
事情是这样的。
在某风和日丽的上午,DT君首次尝试骑自行车去上班,按照某某导航地图设计的路线,信心满满一路前行,进入南京西路后被交警拦下,一脸懵逼地被罚了20元,并接受了交通规则再教育。
被罚款不要紧,整条路段都不能骑车,没经验又不知道绕到哪条路才有非机动车道,推着车在人行道上走了快一公里才到公司,DT君内心跟身体都是崩溃的。
违反交通规则的确该罚,尤其是逆行与闯红灯的助动车确实该整治,警察辛苦严管初衷也是为了城市交通安全。
可是热爱地图的DT君研究了半天,发现有些槽不得不吐。
官方没说,上海究竟哪条路能骑车
了解规则才能更好地遵守规则。
被罚款之后,深感某某地图实在不可靠。痛定思痛,DT君决定靠自己整理出上海市区骑行路线。
过程是艰难的。
互联网强大如斯,DT君却找不到任何官方公开的非机动车可骑行路线。某某地图之外的其他电子地图导航路线同样没有。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上海市测绘院的官网上找到一份《上海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图》,其信息由上海市交警总队提供,图上标记出了非机动车道。
官方地图看不清?
直接看DT君依据上图标记的上海内环主要非机动车道,大大小小加起来十来条。
陕西南路-陕西北路、石门一路-瑞金一路-瑞金二路、建国西路-建国东路以及复兴中路形成唯一的两横两纵网络。而且,这个唯一的“井”字体系还是单行道。剩余基本就是稀稀拉拉的“断头”路,分布也很随意。
按照这个地图,住在上海基本可以告别自行车了。
DT君电话咨询了地图制作方上海测绘院,才得知标注的非机动车专用道仅表示这些路特供非机动车,标出是为了警示机动车不能走,这份地图是给驾驶员看的,至于非机动车该怎么走,交警部门并没有提供相关信息。
非机动车驾驶员就不是驾驶员了?!
锲而不舍地电话咨询交警总队后,DT君又被引导至市民服务热线,电话那头的女声很温柔,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上海各地区情况不同,比较复杂,因此并没有一张给非机动车的骑行地图,如遇禁行路段,请至人行道推行。”
民间经验,上海市内骑车等于自虐
搜索官方和商业信息无果,DT君转而求助骑行爱好者,在某贴吧找到一张集结了群众智慧的上海市区自行车禁行地图。
市中心主要道路全线飘红。
将地图再放大,主要道路旁边自行车可以走的小路倒是挺多。
以从中山公园到南京西路来看,如果提前看到地图规划绕路,在稍远的平行位置找到道路,结合适当的人行道推行,可以不被罚款顺利到达目的地,但是要多花半小时,时间上直接翻倍。
中环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myartpark)
十年前的这个调整,听起来也有道理
上海市内的主要道路原本是有非机动车道的,变化源于2006年开始的规划调整——主干道作为机动车专用,非机动车则分流到相邻道路。
参考一些交通运输以及城市规划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说法,这种规划方式背后的逻辑如下: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中心城区主干道仅为双向四车道甚至更少。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很难再拓展新的道路资源。随着交通需求越来越多,供需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鉴于公共交通是更有效率的方式,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科学的解决办法是建立更完善的公交专用道。
已经没地方再扩建一条公交车专用道,权衡再三,非机动车道改造为机动车道供公交车专用是比较合适的方案。
这样强行把骑行者们赶去绕路,是不是对这些人太不公平?规划也考虑到这点,并且认为方便准点的公交系统可以对这些付出路权的人做出比较好的补偿。
听起来还挺有道理,既有利于交通梳理,骑行者也没吃亏。我们来看看现实情况是怎样的。
但谁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近十年,上海公共交通的确进步飞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从2004年的68座增加到2014年的339座。
但是,2004年已有948条的公交线路,到2014年也仅增加到1080条。正如上文所说,城市内道路资源很难再增加,地面公共交通系统也很难再丰富。
在地下交通资源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地面交通要着重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从地铁站口到达目的地,仍旧还有一段距离,如何实现比较方便的接驳?
下面这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从2004年到2014年,上海市注册脚踏自行车的数量从937万增加到1090万,而电动车从84万增加到741万。
有相当规模的市民选择了非机动车骑行作为接驳方式,2014年上海第五次综合交通大调查数据显示,有16.1%的中心城区市民工作日出行方式为非机动车。这说明,在当前的规划条件下,所谓以公交系统来补偿路权,也有好多人不买账。
早年间对400名骑车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骑车者可接受的绕行距离是247.3米,可接受绕行时间为3.49分钟。现在的绕行距离,实在是远了点。
严管交通之前,请给我们一张骑行地图
上海交通严管,央视记者采访了一些吃了罚单的市民,得到最多的回答就是“不知道”,不知道该从哪条路骑才能合规地到达目的地,不知道相关交通法规……
DT君赞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陈小鸿教授的观点,要求大家遵守交通法规,也要创造老百姓能够遵守交通法规的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是什么?完善立法、规范执法、宣传教育、交通规划与设施的完善。
所谓“宣传教育”,除了让“无知”群众了解交通法规,还要确保信息公开,告诉大家到底避开禁行路段,怎么绕路才算对。
DT君切身经验表明,想通过公开渠道获取一条准确的骑行路线,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外,有些支路上骑行道路条件确实不大行,隔离做得并不好,骑起来心惊胆战。道路资源有限,群众可以理解,绕路就算了,道路压根不适合骑车,怎么算?
无论如何,DT君希望,交通严管之余,能有一份完整的非机动车道地图,可供我们遵守交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