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香港零售业“寒冬”何时休?

第一财经 2016-06-24 15:53:00

责编:乐琰

六福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总监陈素娟表示,未来会继续优化中国香港的零售网络,减少旅游旺区的商铺,增加住宅区的商铺数目。

中国香港作为旅游购物天堂,对中国内地游客的吸引力逐年削弱。加上近几个月,港元处于强势地位,人民币贬值,使得中国内地旅客访港人数持续下跌,重创中国香港零售业。这一寒冬究竟何时结束,中国香港的零售商们心里也没有底。从六福集团(00590.HK)和莎莎国际(00178.HK)的业绩情况来看,情况非常不乐观。

六福集团行政总裁黄伟常于6月23日在记者会上公布了该集团截止至2016年3月31日的全年业绩,总收入为140亿港元,较去年下跌11.9%;净利润约为32.5亿港元,较去年下跌15.1%;每股基本盈利跌幅更是超过四成,集团整体同店销售减少近两成。作为集团主要收入来源的零售业务,减少了12.8%至109.4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78%。

黄伟常称,集团上一财年收入减少的原因受多方面的影响,当中包括个人游政策的收紧、热门旅游目的地的货币和人民币的贬值、股市的表现不佳等因素。该集团对未来业务仍保持审慎态度,因为未来零售业是否会转好仍未可知。

面对未知的市场,六福集团表示会主动改变原来的市场策略,以适应成本等方面的变化。该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总监陈素娟表示,未来会继续优化中国香港的零售网络,减少旅游旺区的商铺,增加住宅区的商铺数目。如果旺区的店面出现亏损,会和业主协商减租的问题,若协商不成也有关店的可能。

关于这一决策的原因,集团执行董事黄兰诗称,过去六福店铺在住宅区的业绩比旺区好,这是因为游客更多去了住宅区消费,所以考虑在住宅区开更多店。除了住宅区外,铁路沿线因为租金较为低廉,也成为集团下一步增加店铺的目标地点。

六福集团2015~2016财年在中国内地的销售额上升约13%,行政总裁黄伟常表示,他相信中国内地市场仍有很大潜力,希望今年能在中国内地增开50间店铺,重点将会放在需求很大的华东地区。

另一访港游客光顾的热门品牌莎莎日前也公布了其2015~2016财年的业绩,年销售额同样受到零售业市况萧条的影响。该集团年营业额为78.46亿港元,较去年的89.9亿港元减少了12.8%;年利润为3.8亿港元,较去年减少54.3%。

一直以来,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地区的营业额占莎莎总营业额的比重极大,为八成左右,中国内地访港旅客的减少会对集团总体业务造成重大影响。据集团统计,2015~2016年度,中国内地旅客交易量跌幅与整体中国内地访港旅客人次的跌势一致,同时每宗交易平均金额的下跌也反映出旅客结构及整体消费模式的转变。

谈及零售业前景,莎莎国际控股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郭少明称,他也不知道这样的下跌何时才能见底,对此集团会逐渐开拓本地市场,增加针对本地客人的策略,不再过度依赖中国内地游客。过去莎莎在旅游区的店铺占比大,如今会通过在非旅游区开店以平衡市场。

郭少明坦言,更换商铺位置也是由于受到租金的压力。他说,集团去年在铜锣湾关了两间店铺,在尖沙咀也关过店。在这样租金昂贵的地方关一间店减少的成本,能在新界等地增开5~6间店铺。

如今的零售业在自身努力之余,只能期待大环境的转好。郭少明称,中国内地一签多行政策取消的影响已经逐步反映出来,现在的黄金周与过去相比差异很大,希望政府能出台政策吸引来港过夜的旅客。作为零售商的一员,他认为未来高铁通车和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是对中国香港零售业和整体经济发展最有利的举措。

然而,郭少明认为短期内同店销售回到正数依然比较困难。“我们会尽量,但可能比较辛苦。”他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