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以“铸重器 赢未来”为主题的“2016清华控股·第一财经夏季达沃斯主题论坛”在天津召开。
在“追赶到引领—重科技的突围之路”主题讨论环节,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发言中介绍了他对于重科技的认识,以及紫光近几年的发展理念。
在赵伟国看来,“重科技”有三重含义:第一,“重科技”一定代表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第二,“重科技”一定是基础性的高科技,对国家战略、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第三,“重科技”的技术门槛很高。“重科技企业”主要以技术创新而非商业模式为驱动,在行业中是稀缺的,更是难以复制的。
近年来,紫光正在构筑从“芯”到“云”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芯”指芯片,“云”指大数据、大互联、大安全和云计算。
谈到紫光的发展,赵伟国表示,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
“一个定位”:紫光集团要发展成为一家“世界级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二个支持”:紧紧依靠清华大学和清华控股的支持。
“三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公司战略和国家战略相结合,“企业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就一定要和国家战略结合起来。”赵伟国表示,“和国家战略站在一起,就是站在风口上”。
第二个结合是国有身份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紫光的优势主要是来自于国有体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市场化力量的结合”。
第三个结合是企业创新和高校资源相结合,“紫光这几年的发展和清华大学、和整个高校资源的支撑是分不开的”。
在赵伟国看来,每个成功的高科技企业所走过的路都是不可复制的,“在发展路径上没有什么巧可取,唯有咬紧牙关、矢志不移”。谈到发展中遇到的险阻与困难,赵伟国将其比喻为“考试题难,大家都难,竞争对手也许更难,关键是你会不会比别人多做一道题”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只要我们肯努力,我们一定是可以到达罗马的!”
紫光集团已成为中国出货量最大的芯片企业。紫光去年芯片出货超过10亿颗,手机领域去年供货超过6亿5千万颗,如果不算苹果、三星和华为自产的手机芯片,紫光在全球市场占有27%。
根据会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一财网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6家上市公司股票获回购,紫光国微回购金额最高
2024年,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26.71亿元,城市经济规模率先站上5万亿元新阶段;口岸贸易总额达11.07万亿元,稳居全球口岸贸易城市首位。
紫光系巨轮“何去何从”?
作为邮轮游艇经济的重要承载地,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自2024年12月恢复常态化运营以来,成功争取爱达·地中海号在广州部署邮轮航季,第二艘国产大邮轮以广州城市形象命名为“爱达·花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