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自动驾驶远未成熟 事故不止特斯拉一起

第一财经 2016-07-04 16:26:00

责编:王佑

据事故报告显示,在特斯拉首起致死事故中,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并未打开汽车的安全气囊。目前尚不能确认这一故障是否与特斯拉汽车或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有关。

今年5月7日,国外一名科技公司的老板在使用特斯拉Model S汽车 “自动驾驶(Autopilot)”功能时,因与拖挂车发生碰撞而死亡。特斯拉公司的声明解释称因日照过于强烈,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都未能注意到拖挂车的白色车身,从而导致启动刹车系统失败。

事件发生在佛罗里达威利斯顿27号公路上,一辆使用自动驾驶模式的特斯拉2015版Model S电动汽车,在一个没有安装红绿灯的十字路口与一辆左转的大型牵挂型卡车相撞, 导致车主当场死亡。特斯拉汽车全程没有减速刹车。

据国外科技媒体Tech Insider报道,根据佛罗里达州公路巡警的事故报告显示,在特斯拉首起致死事故中,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并未打开汽车的安全气囊。目前尚不能确认这一故障是否与特斯拉汽车或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有关。

(图为佛罗里达公路巡警的事故报告)

出事时可能在看DVD

这位司机名叫乔舒亚-布朗(Joshua Brown),根据Military.com的报道,他曾在美国海军服役超过十一年,包括海军特种作战发展集团做主排爆技术员,这个部队通常被称为海豹突击队6。如今他是一家技术公司的老板。

(图为车主Joshua Brown与他的特斯拉Model S)

(图为Military.com的Facebook截图副本)

Joshua Brown为他的车起了一个昵称叫Tessy。他四月曾在YouTube上传他的tesla自动驾驶如何避免在变更车道时撞上其他车主的视频,这个视频还得到了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的转发。据路透社报道,车辆残骸中发现DVD播放机,怀疑事发时车主在看DVD影片。

根据统计,这次致死事故是特斯拉无人驾驶系统在累计1.3亿英里的行驶里程中的第一次,而全美每9400万英里行驶里程就会出现一次致死事故,全球范围内则每6000万英里就会有一人因交通事故丧生。特斯拉想说的是,“相较于传统人工驾驶,我们的事故概率已经非常低了。”但无论如何,作为已知的无人驾驶第一起命案,特斯拉致死事件再次触发了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信任危机。

2016年1月,特斯拉为Model X和Model S新增了一项可自动泊车的功能“Summon”,通过该功能,车主只需一个按钮就可以全自动进行泊车操作。2016年5月,美国犹他州的Model S用户在使用自动泊车时撞上另一辆车。该车主表示当时下车时打开Summon 功能,但是车撞到了附近的车辆。

(图为特斯拉Model S自动行驶、变道、停车障碍规避系统)

(图为特斯拉无人驾驶演示系统)

而特斯拉方面的回应是,事故是由于用户操作不当引起的:没有观察周围环境,并且没有按照正确Summon的要求操作停车。车主是在车门关闭后约1分钟左右才启动Summon ,比官方规定的3秒之后时间长很多。再者当车发出报警时,他没有按照要求取消自动泊车。

2016年5月,欧洲一名 Model S车主启动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前方车辆为了避开前方停泊的货车而变道,占据了Model S这边一半车道。而 Model S的自动刹车系统没有启动,导致事故发生。并且追尾发生前 Model S 有轻微的加速“动作”。司机表示,包括停车传感器和钢梁在内的整个车头都需要更换。

谷歌无人驾驶事故也曾出现

最早开始对无人驾驶进行研发测试的是谷歌公司。自2009年来,其研发的自动驾驶在测试中只发生过一些小型碰撞事故。媒体报道称,谷歌在报告中解释称,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其车辆的驾驶员失误造成。今年年初,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一封信中表示,谷歌自动驾驶汽车搭载的电脑可被视为车辆驾驶员。也就是说,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正式获得认可,将可以自由行驶在交通道路上。

(图为谷歌事故汇总表-来自雷锋网)

而早在2014年9月,加利福尼亚州就向共向48辆无人驾驶汽车授予了“上路通行证”。截至目前,在实地进行的无人驾驶测试中,有4辆发生了规模程度都较为轻微的事故,没有人员伤亡。其中,三起事故的主角为谷歌改装版的雷克萨斯SUV,而另一起则为向谷歌提供无人驾驶汽车必要传感器设备的德尔福自主测试车辆。此外,两起事故在发生时为完全无人驾驶模式,另外两起在发生时则有测试人员坐于车上。据事故报告,德尔福测试的汽车奥迪2014 SQ5在去年10月遭到轻微损坏,当时该车正要左转弯,被另一辆车撞上,但事故发生时该车处于有人驾驶模式。

(图为Google改装版雷克萨斯SUV 汽车)

典型事故发生在今年2月14日,那辆改装版的雷克萨斯SUV因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判断失误,撞上一辆巴士,当时其行驶时速仅为3.2公里,但没有人在这场意外中受伤,过程原因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试图超过公交车,以躲过前方巷道中的沙袋。自上路测试以来,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发生的交通故事已有十几次,而这次的特殊之处在于,谷歌首次承认事故的责任方在其无人驾驶汽车。

Google 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为期两个月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中,一共有13次需在人类司机参与控制车辆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有272次记录是因技术问题而需人类司机重新掌控汽车,其中故障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也就是说,无人驾驶汽车距离能安全独立地上路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提升改善。

无人驾驶安全吗?

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数据也显示,全国来看“没有人员受伤的事故”率约为每10万英里0.3起。由此可见,谷歌汽车开了14万英里就出现3起事故可能较高。不过该公司称,每年有500万起小事故没有报告,因此评估计算谷歌自动驾驶汽车的经验水平是十分困难的。从2014年9月开始,相关公司必须上报所有事故,这成为了这些公司在公共道路上测试这种汽车的正式法律规定。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主管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在2015年的一篇博文称,项目研发至今已到了第6个年头,而这6年里总共也只出现过11起事故,所有的事故事实上都只造成了轻微的损伤,同时也没有任何人因此受伤。更为重要的是,事故都不是因为无人驾驶技术而导致的。“如果你在路上的时间足够多,总会遇到一些意外事情发生,不管是自己驾驶,还是让汽车自动驾驶。”厄姆森表示。测试中事故和失误都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考虑到尽可能全面的驾驶场景并予以修复、应对。随着测试里程的增加,自动驾驶的软件程序将越来越完美。

(图为Google无人驾驶事故现场)

近期,谷歌公布了6月份无人驾驶报告,将重点放在对车周围自行车的监测方面。现在,不仅能够检测出自行车的存在,还能预测自行车路径方向。另外,它还能检测、理解骑车人的手势。此次“特斯拉无人驾驶致死事件”还是无法阻挡无人驾驶技术前进的步伐。7月2日,宝马宣布联手英特尔和Mobileye打造无人驾驶汽车,计划在2021年实现量产。趋势已经来了,问题还是要面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