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口号来提倡人们保护生态资源,可能还远不够有说服力。在绿色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到底需要牺牲多少成本来保护生态资源,生态资源又到底值多少钱,从经济角度来看值得吗?
对于这些问题,给你看一个案例。
7月9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之“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与市场化”分论坛上,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舒俭民分享了他们做的项目:通过核算摸清三江源区生态资源资产的家底,并估算了发展机会成本,测算了生态保护恢复的成本,从而为三江源区的生态文明提出具体建议。
在公布核算结果之前,舒俭民提出,生态资源资产核算和生态补偿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的核心。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框架应该包括源头严防制度体系、过程严管制度体系和后果严惩制度体系。但规范化核算方法的缺失严重制约了生态资源资产业务化的应用与实践。这也是中国环境科学院对三江源区进行核算项目的背景和尝试原因。
生态价值是GDP的3.6倍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生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重要的生态功能调节区、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高度集中区。
舒俭民和他的项目组通过核算包括黄南、海南、果洛、玉树4个藏族自治州的21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乡在哪的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2010年三江源区生态资源存量价值总估值约为14万亿元,可核算的主导生态服务和主要生态产品价值近5000亿元/年。
生态存量是指生态家底,即自然生态系统历史累计量;生态流量则指生态效益,即生态存量在一段时间内向人类或自然提供的服务与产品。
更直观的数据对比是,2010年三江源区的生态资源资产流量价值是同期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6倍。
以典型的生态系统高寒草甸为例,单位面积生态流量资产的价值为1592.5元/亩,而发展畜牧生产可以获得的经济收益仅为17.6元/亩左右。
由此可见,生态资源资产作为三江园区最重要的资产,其生态价值远远超过经济生产价值。
机会成本和投入仅为生态价值的10%
通过类比其他具有相似资源禀赋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上述项目组测算出三江源区每年开发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工业发展以及减牧压畜的机会成本共计369.7亿元。
与此同时,按照让三江源区的牧民达到全国农牧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来计算,适宜牧业的人口数量为31.8万人,但目前当地牧业人口约为65万人,也就是需要转产的牧业人口约为34万人。
为了实现生态资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三江源区需要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条件以及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这也意味着,2010年~2030年期间,三江源区需要国家投入的生态保护恢复总成本约为2771.8亿元,年均投入129.72亿元。
综合上述数据,三江源区为了保护国家重要的生态资源资产,每年不得不放弃大约370亿元的发展机会成本。与此同时,为了实现生态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江源区每年还要投入大约130亿元进行生态保护恢复。
姑且不论2010年三江源区生态资源存量价值总估值的14万亿元,仅和该区每年近5000亿元的生态资源资产流量价值相比,这个成本和投入总和也不过十分之一。
建议把生态产品生产作为第四产业
基于这一核算的结果,舒俭民和他的研究团队提出了5点建议。
首先,建议创新西部发展的模式,建设生态资源资产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比如,将生态产品生产作为“第四产业”列入国民经济的统计核算体系。
第二,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三江源区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改变原有生态补偿投入多头实施、分头管理的现状,推进一体化的补偿方式,提高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创新生态补偿模式,建立政府购买生态产品的机制;调整生态生产关系,以生态资源资产为依据,制定与草地质量挂钩的补偿方案。
第四,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实施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生态资源资产作为重要内容实施干部离任审计。
最后,创新生态扶贫模式,以生态资源资产保护促进农牧民的增收。
他引领了在“基因-脑-行为”框架下系统解析智力本质的研究,推动了空间亚磁环境影响脑认知功能的探索,促进了我国神经行为学、集群仿生学和微观神经联结组等多项智能交叉领域的布局与建设。
未来,将会有很多依靠知识和经验提供专业服务的领域,可能会有演变成这样一种新的形态:即少数优秀专业人员调教指挥一群机器人来提供客户服务。
一条大洋彼岸的买药视频引发了近50万次观看、1万多次的转发,“为什么在美国买药,价格有这么大的波动?”“在美国是怎么求医问药的?”让许多网友充满了好奇。
在实现激光驱动可控核聚变的过程中,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装置的“心脏”——大尺寸激光钕玻璃,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
那么如果提高植物中的辅酶Q10,将会带来哪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