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丹重新回到了内战状态。”当地时间7月10日,南苏丹副总统马沙尔的媒体秘书如是表示。
7月7日,南苏丹首都朱巴发生武装冲突,忠于南苏丹现任总统基尔的军队对南苏丹副总统马沙尔的官邸进行攻击,甚至出动了直升飞机和坦克。当地时间8日晚,在南苏丹联合国营地北侧,南苏丹总统基尔领导的政府军与副总统马沙尔的部队持续激烈交火。
当地时间10日18时39分,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1辆装甲车在南苏丹联合国营地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被一发炮弹击中,造成中国维和人员1人牺牲、3人重伤、3人轻伤。另据南苏丹卫生部消息,8日以来南苏丹军队内部派系冲突已造成至少271人死亡。
冲突爆发后,联合国安理会立刻举行闭门会议,要求南苏丹各方停止军事行动,并准备向该国派出更多的联合国维和部队。7月10日,苏丹总统巴希尔强调“停止屠杀的重要性,不能加剧政治和种族冲突,这可以让南苏丹和平进程瘫痪。”
南苏丹冲突史
南苏丹的内部冲突并非一日之寒。根据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南苏丹》2015年版,南北苏丹的分治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时期。1899年,英国与埃及公管苏丹,于1902年将苏丹南北两个实体分而治之。1983年约翰•加郎发动兵变,成立“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由此引发的第二次内战直到2005年1月苏丹南北双方签署《全面和平协议》才得以结束。根据协议,2011年1月南苏丹举行全民公投,98.83%选民赞成独立,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成立。苏丹人民解放军的创立者之一,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总统成为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后的首任总统至今。
不过,独立并没有解决南苏丹内部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部族矛盾首当其冲。根据商务部国别指南,南苏丹全国共有64个部族,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历史和民族融合过程,部族冲突频繁,尤其占全国人口35.8%的丁卡族和占全国人口15.6%的努尔族积怨很深。事实上,南苏丹国父约翰•加朗以及现任南苏丹总统基尔就来自第一大部族丁卡族,而现任副总统马沙尔来自第二大部族努尔族。
分别来自前两大部族的南苏丹总统和副总统之间积怨颇深。2013年7月,总统基尔解除副总统马沙尔职务,随即引发两派人马激烈武装冲突。据俄塔社报道,当时,该冲突最终导致约1万人死亡,超过220万人成为难民。2015年8月基尔和马沙尔签署和平协议,2016年1月决定设立民族团结过渡政府,马沙尔又重回副总统一职,但矛盾并没有根本消除。
“石油诅咒”引发内战?
事实上,南苏丹内部冲突的根源之一,正是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尽管独立后的南苏丹属于最不发达国家之列,但南苏丹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石油、铁、铜、锌、铬、钨、云母、金、银等。1995年,中石油进入苏丹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短短几年时间便发现和开采了大量石油,至1999年苏丹已成为石油进口国和非洲经济增长率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南苏丹独立后,根据中国商务部国别指南,2007年,南苏丹探明石油储量约47亿桶,可采储量为22.6亿桶,剩余可采储量约12-15亿桶,而这意味着南苏丹拥有原苏丹85%以上的石油产能,石油收入也占到了政府财政收入的98%。不过,由于原苏丹大多数炼油厂分布在北苏丹地区,因此南北苏丹矛盾尖锐。另由于连年战争,南苏丹经济极端落后,除了石油开采外,几乎没有规模化工业生产,生产和生活资料严重依赖进口。
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正是南苏丹内部冲突双方的核心战略目标之一。根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曾爱平2014年年末发表的《南苏丹冲突的内部根源》,“石油是苏丹和南苏丹现代历史发展的‘诅咒’。争夺石油曾经是苏丹第二次内战和南苏丹独立的主要原因之一。南苏丹目前的冲突仍然遵循同一原理。”曾爱平指出,“独立后,南苏丹对石油收入管理不善。
石油收入作为南苏丹政府的主要财源,从未进行过公平分配,让整个社会受益。石油收益加剧了南苏丹贫富两极分化,并成为反对派不满和叛乱的另一诱因。”在2013年后南苏丹的冲突中,政府军与反对派的战斗主要集中在联合和上尼罗河两大产油州。正是因为,“控制油田不仅意味着控制南苏丹的经济命脉和收入来源,也是确保或颠覆南苏丹现政权的根本所在。这是南苏丹政府军与反对派交战场地主要集中在产油州的原因,也是反对派没有大力破坏石油设施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餐饮企业还是首选全职的年轻员工,但也不排斥灵活用工、多元化用工的方式。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位居前五,其中京沪超过了100万人。
何咏前称:“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乐见各方通过平等磋商解决与美方经贸分歧,但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手段达成交易。如果出现这样情况,中方将坚决予以反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苏超”这项今年夏天的顶流赛事,也在成为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商业布局的一环。
中国稀土集团称,本次“中国稀土”部分董事、高管职务调整系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的正常人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