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和滴滴终于以“周一见”的方式坐实了传言四起又反复辟谣的合并案。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运营。于是,优步中国的员工去留问题成为这次合并之后的一个重大变数。
按照滴滴给出的承诺,未来优步中国将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司机和乘客继续获得稳定服务。滴滴出行将整合双方团队在管理和技术上的经验与专长,在用户资源、线上线下运营和营销推广等层面共享资源、协同发展。其中,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不仅如此,程维和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的联名公开信除了强调优步中国将保持品牌、业务独立运营,还表示将倡导内部竞争,保持活力不断创新。
上述表述和一年半前滴滴宣布并购快的时何其相似,当时滴滴快的还制定了联席CEO制度,只可惜不到半年,当初承诺独立运营的快的品牌已经难觅踪迹。
于是,这一次被滴滴收入囊中的优步中国的前景也变得不甚明朗起来。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优步中国在被收购后昨天连夜召开了员工会议,公布了合并奖励方案和离职赔偿方案,在补偿方案中,Uber将为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6个月的工资+6个月的可归属股票价值作为合并奖励。后者相当于提前变现了六个月的股票价值,而并非传统的固定期限后变现。
不过,上述奖励的一半将在合并完成后一周内发放,而剩下的一半奖励将在合并完成后30天内发放。而获得奖励的前提是,直到奖励发放之时,该员工依然保持和滴滴或者优步中国的雇佣关系。也就是说,优步中国的员工在宣布合并一周内能获得3个月的工资+3个月的可归属股票的现金奖励;如果一个月内依然没有离职,那么还将继续获得3个月的工资+3个月的可归属股票的现金奖励,但如果一个月内离职了,那么另一半的奖金将无法拿到。
上述奖励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读为滴滴管理层给优步中国员工付的改口费,补偿方案堪比裁员补偿。
“中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冒险,我为我们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之后我将和所有中国优步员工谈论我们的新旅程,以及我们将如何同新的合作伙伴一起一如既往地为中国城市提供服务。”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在昨天傍晚公布的内部邮件透露,优步中国上线两年多时间,中国团队目前只有800多名员工,每个重点城市的员工数也不过是三四十人。
相比滴滴目前5000人左右的团队规模,优步中国这点员工数量按理不会成为阻碍双方整合的重要因素。
与此前滴滴快的整合不同的是,偏爱海归人才的优步中国与中国本土品牌滴滴相比,两家员工很多时候被解读为气场不和。
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一事宣布之后,不少优步中国的员工都表示惋惜。有优步中国员工向第一财经记者表达了对自己辛苦奋斗过的APP能否继续存在的担心,以及对未来前景的担忧。
不过,相比一线员工,优步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以及优步中国的大区经理的存在似乎更为尴尬。由于扁平化管理,优步中国大区经理拥有极高的权限,但在滴滴的管理架构之内又将是另一套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