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财经记者在谷歌搜索中输入“仇视犯罪在英国”(Hate Crime in the UK)的关键词,弹出的搜索结果显示,英国媒体对全国各地以种族歧视为主的“仇视犯罪”的报道在公投之日后大幅上升:《独立报》报道称,退欧后英国仇视犯罪率大幅上升;据《ITV新闻》报道,退欧后英国东北部仇视犯罪率上升110%;《瑞特福得时报》则称,诺丁汉郡脱欧公投后仇视犯罪率上升60%;《约克晚报》也报道称,西约克郡仇视犯罪率上升69%,为全英国上升最快地区……
根据英国国家警察局长委员会的最新报告,6月23日~26日,英国脱欧公投之后的4天,英国警察总署所属专门应对仇视犯罪的机构——“真相”(True Vision)接到的仇视犯罪报案次数环比增长了57%。同时,从各地区的犯案数据来看,投脱欧票数越集中的地方,仇视犯罪发生的比例越高。
针对目前同类事态在英国全国的蔓延,英国政府于7月26日发布“2016打击仇视犯罪行动计划”,在加重对此类犯罪以判罚之外,还设立240万英镑基金,用于犹太教堂、基督和天主教堂、清真寺等宗教场所以及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保护。
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积怨颇深,东欧人成抢工作福利象征
7月8日,在英国东海岸海滨城镇诺维奇,一位店员从一间被人故意纵火的阿尔巴尼亚食品商店二楼逃生,店堂的招牌上写着:东欧食品和英国产品;6月26日,在格拉斯哥的一处电线杆上,出现了一张印有“白人区,国家行动”字样的传单;6月24日公投结果为脱欧的当天,在剑桥郡的一个叫作亨廷顿(Huntingdon)的小镇里,写着“脱欧了,不会再有波兰寄生虫”的卡片悄悄流传;6月25日,有人在伦敦东郊蓝姆福德(Romford)区拍到了穿着胸口印着“是的,我们赢了。把他们赶回老家去”字样T恤的男人招摇过市的照片。
在英国移民潮的人群中,最遭英国人反感的,非来自波兰的年轻移民和家庭莫属。
按照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波兰在英国的人口有85万多人。由于波兰在东欧国家中经济发展和教育程度都比其它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很多波兰年轻人来到英国后,在中高级技术方面成为了英国当地就业机会的争夺者,也是一些相对低技术工种,比如建筑工人、行政秘书、电工水工等行业的有力竞争者。他们多数吃苦耐劳,接受低廉的薪水,一定程度上的确挤掉了当地人的就业,拉低了整体的薪资水准;也有少部分波兰人家庭,需要申请社会福利补贴家用,由此遭到一些当地依赖救济生存的英国底层民众的妒忌和强烈不满。
可以说,对于以波兰人为主的东欧人的偏见和憎恨由来已久,积怨颇深,而公投恰恰提供了一个“火药桶”,脱欧结果成了导火索,即刻引爆。
来自西伦敦的莱兹在《独立报》关于英国仇视犯罪率上升文章的读者评论里留言:建筑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目前只有7.5~8.5英镑,比两三年前的13英镑几乎降了一半,这都是因为大量东欧劳工进入了建筑业就业市场,他们现在甚至把薪资水平拉低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这无疑要么造成英国本地劳工失业,要么就是“穷打工”。
莱兹这样的言论和想法在英国劳动力市场相当普遍。第一财经记者在脱欧公投前后,进行的低技术就业情况采访中获得的信息与此相对应。
多元文化成泡影,暗流涌动的种族和排外问题公开化
根据英国内政部2016年打击仇视犯罪行动计划报告内容,在仇视犯罪中,82%是由种族问题引起的。
布莱尔时代的工党,长期在英国推行多元文化,追求文化共融。一方面,政府拨出经费,让生活在英国的各民族各种族发展弘扬自己的文化,遵循自己的宗教;另一方面,很多“政治不正确”的言行,在公开场合被禁忌,大多数白种英国人谈“种族歧视”色变。比如一度在家门口悬挂英国国旗要向所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或者只有在世界杯、欧洲杯等特殊时期才被允许;任何带有种族倾向和疑似歧视的言行都被谨慎地回避;“不要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其他文化种族宗教”,成了很多白种英国人的生活警示。然而,这只是表象而已。
“为什么因为要考虑隔壁邻居是个外来移民,我就不能在自己的国家随意悬挂自己的国旗?为什么我们这个享有民主、言论自由的国度,要因为顾忌某些人的感情而压抑自己的表达?岂有此理?”常驻伦敦的第一财经记者对英国人这样的郁闷非常熟悉。
记者还曾经在公交车上遭遇过这样一幕,一个喝得醉醺醺的男人,对记者吐出了这样一句“真言”: “我们是个小岛,容不下那么多人。中国那么大,为什么你不能回你的国家?”当时的惊诧,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不寒而栗。
事实上,所谓的多元文化,在2005年发生伦敦地铁大爆炸时,被彻底化为泡影。土生土长的恐怖分子,让人们突然意识到,为推广多元文化所做的一切,却最终不但不是文化融合,而是更强大的文化隔离。
在脱欧公投进行的整个过程中,社会被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分化被残酷地揭示,人们从自身生存的现状和对现状不满情绪中进行脱欧还是留欧的选择。在很多投脱欧票的人看来,离开欧盟,就可以理直气壮高喊“终止移民进入,开始遣返回国 ”的口号。他们把自身境遇的困顿,一股脑儿地责怪到了移民们的身上。似乎是,只要赶走移民,他们看急诊、动手术,再也无须排队,他们的孩子去理想的学校,可以减少很多竞争;那么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即使犯了“种族歧视”的大忌又何妨?
极右势力猖獗 狭隘民族主义盛行 为仇视犯罪提供温床助长气焰
为此次公投脱欧上蹿下跳,最后达到其政治最终理想——“脱离欧盟”的英国独立党领袖法拉奇,是英国极右势力和民粹主义的终极代表。1993年诞生的英国独立党,经过22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党,发展到目前47000名成员的规模,并在2015年地方选举中,在英国议会获得了第一个席位。从这样一个以民族保守主义为理念的政党,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壮大, 不难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民众基础,社会中极右趋势不可低估。
从2010年大选到2015年大选,独立党党魁法拉奇受媒体的关注程度也出现量和质的飞跃。如果说,2010年之前,英国媒体还因为“政治不正确”,对法拉奇的报道非常抵制,到逐渐有控制地报道;那么到了脱欧公投宣传活动时,法拉奇无疑已经成了政治大明星。他在媒体的高调,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其极右翼思想和政治理念的一种认知和宣传,使得他的极端思想在民众中有了更大程度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为狭隘、偏见所致的仇视犯罪提供了温床、助长了气焰。
新政府对在英欧盟移民未来的态度不甚友好,不够明确
可以说,此次公投的最后结果之所以为脱离欧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归根结底还是移民问题。目前的问题是,如果英国希望保留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关系,继续享有单一市场待遇,按照目前欧盟方面的强硬态度,移民的自由流动将是先决条件。而没有了自由流动的移民政策,目前已经在英国的欧洲移民的工作权利、居住权利如何被保证,已经开始成为目前生活在英国的290多万来自欧盟的人的心病:他们是不是会被“驱逐”?会不会需要申请工作签证才能工作?是不是能够享有与英国当地民众同等的医疗、税收、福利等条件?
关于这些问题,从目前英国新首相特瑞莎梅的口中,人们没有听到特别“友善和肯定”的表述。而新任脱欧部长大卫 戴维斯(David Davis)则承诺不会遣返已经生活工作在这里的欧盟移民,但是也尚未明确这些人在怎样的移民政策和待遇下工作和生活。舆论认为,这些政策的具体确定,还要取决于英国和欧盟的具体谈判情况。
这种不算特别热情,而且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都非常不明确的状况,也使得排外情绪有可乘之机,外来人群很容易成为极端民族分子或者无知无理之徒的攻击目标。
在启动“2016年打击仇视犯罪行动计划”时,英国新晋内政部长鲁德(Amber Rudd)表示:“关于目前越来越值得关切的、对前来英国居住的外来移民的对抗情绪和环境问题,我要绝对明确地告诉大家,让那些因为国籍或者族裔背景或者肤色不同的人遭受侮辱和攻击,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们不会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