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研究院(简称“建投研究院”)8月4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全球最有可能先走出通缩的国家是美国,其次可能是中国,但是否引发新一轮通胀,还需要时间观察。
题为《全球经济环境与投资展望(2016-2020)》的报告由该院秘书长万建发编写。报告称,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复苏缓慢,不确定性加大。
“整体看,世界经济还在迎接一个新拐点的到来,究竟是向上还是向下,目前看都具有不确定性。”万建发分析说,综合各方研究,世界经济整体收缩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劳动力参与下降和社会福利支出上升叠加共振,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压力;
生产率上升的整体通道打不开,技术进步尚未形成革命性变化,很难找到新的增长点,同时技术市场过度资本化引发投机和泡沫,导致真实的技术创新受阻;
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造成全球性的金融资产膨胀、经济脱实向虚,实体投资回报下降,难以形成真实的增长能力;
收入不平等加大,资本和技术的全球自由流动与劳动力结构调整的能力不足这对矛盾日益加深,造成许多国家失业问题突出、贫富分化加剧,引发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加大了各国政治选择上的不确定性,从而对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
万建发说,从全球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复杂分化,不平衡性突出。金融危机以来,欧美日等各国央行纷纷采取低利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带来明显的物价上升压力,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CPI不涨资产价格涨的现象。各经济体的通胀水平偏低,部分经济体甚至面临通缩。
报告介绍,目前各国所面临的情况不尽相同。日本已经在通缩心理下生活了二十多年。欧洲CPI在0值附近徘徊,心理上早已进入通缩状态。美国的核心通胀不高,但是工资上升有提速迹象,随时可能触发服务业成本的上扬。中国的通胀前景最纠结,制造业通缩和服务业通胀并存。新兴经济体通胀较高。尽管通胀前景不尽一致,各国央行将注意力由抗通胀转为抗通缩是不争的事实。
耐人寻味的是,IMF则分别上调了今明两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预期0.1-0.2个百分点,显示对全球通胀前景的判断存在分歧。
报告认为,中长期前景看,全球存在通缩风险的担忧,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与地产周期见顶,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是中长期通缩的主因;美元升值效应将通过“进口-购进价格-PPI-CPI”的渠道影响价格总水平,从而可能会加剧未来一段时间的通缩压力;经济结构性调整周期较长,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出清的过程伴随供需双向收缩,导致资产负债表衰退,形成债务型通缩。
另外,货币窖藏现象突出,反映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传导机制失效,流动性陷阱成为全球性问题。一方面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基础货币投放并未进入信用创造过程,另一方面超额准备金滞留在银行体系内的部分非常大,这种情况在美、欧、日、中都比较突出。
“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各国的长期实际利率持续走低,这个趋势短期不会改变。”万建发说。
研究还显示,结构性问题已成为制约全球回归强劲增长的主要问题。万建发说,全球结构性矛盾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国际产业分工失衡、金融失衡和收入分配失衡。而金融周期缺失、生产率增速放缓,以及经济制度的创新不足,被认为是全球结构性矛盾深化的主要原因。从趋势上看,全球结构性矛盾将导致投资需求趋势性下降,过剩产能全球蔓延,并面临越陷越深的债务黑洞。
报告介绍,在国际贸易方面,目前全球贸易环境严峻,国际贸易增长进入了一个十分低迷的时期。世贸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报告》预计,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将降至2.8%,连续第五年低于3%,远远低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10年平均贸易年增长率6.7%的水平,也低于全球GDP增速。
万建发分析说,目前全球治理环境复杂多变,竞合博弈程度加深。从近代历史来看,全球化经历了三波浪潮,分别是全球化1.0时代,也即大航海时代、英国和英镑主导的全球化2.0时代、美国和美元主导的全球化3.0时代。目前,全球进入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推动的全球化4.0时代,全球贸易投资、货币、信息、技术等要素正在重新组合,建立全球治理新体系和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万建发认为,未来五年,全球化投资要重点关注三个新趋势:
中国是未来全球最大的跨境投资经济体,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四条路径基本清晰,即国民财富全球化资产配置、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整合全球资源对接中国消费升级、产能走出去与国际合作;
技术创新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经济转型矛盾积累到一定阶段往往孕育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破,未来要关注全球技术创新趋势,以及创造性资源的发展,把握新产业周期出现时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全球人口老龄化势不可挡,也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全球生产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上的演变,这一过程中的商业创新,会催生一些新兴产业成长和发展。
报告建议关注生物医疗健康、绿色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信息与分享经济、新兴消费服务五大行业的投资机会。
“未来五年,全球化投资要审慎应对日益增加的五种新风险,包括高债务低增长下的投资回报率下降、资产泡沫化引起的金融风险、技术创新迭代周期缩短、逆全球化思潮引起的投资保护主义、国际变局引起的地缘政治风险。”万建发说。
BCA研究首席全球策略师贝瑞钦称:“美国零售商库存约剩一个月,若关税持续,未来几个月通胀可能上升。”
期货市场押注美联储本次“按兵不动”的概率高达99%,且最早要到9月才会降息。
消费与投资二者并非互相对立,而是螺旋上升的闭环。 短期而言,需要以促进消费激活投资信心。消费市场的活跃是投资决策的重要风向标。 长期来看,需要以拉动投资升级消费能力。
特朗普重申降息主张,而鲍威尔则强调,美联储的决策不会受到政治干预。
当前一个热门问题是关税是否会影响贸易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