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诚不够多,光靠套路走多远……
“抄袭”声中,小米笔记本来了
前些日子,一则“十核双茎头”文案,引发了网友对小米“痰盂营销”的猛烈批判。
好在小米身经百战,在争议声中依然淡定地发布了红米新机以及小米笔记本等新品。
谁成想,小米笔记本一发布,又引发了新一轮群嘲:“抄袭苹果”之指责不绝如缕。
看看这个小米发布的笔记本实体照,确实……一言难尽:
(图片来源:小米官方微博)
金色的小米笔记本如果印上苹果标,说是12寸的MacBook我也信啊……
印象中这种争议的出现并不是第一次。
好奇心驱使下,DT君决定考据一下小米陷入抄袭争议的产品“黑历史”。
隔壁XX很火,我们“低价也能拥有高品质”
以“小米”、“抄袭”为关键词进行搜索,DT君发现小米这方面的争议还真不少。
争议最大的那次,要数巴慕达空气净化器,不仅外型相似,连替换芯都如“亲兄弟”一般:
(图片来源:elecspark)
引得巴慕达出来抗议说小米此举“侵权”,“不排除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
抗议小米“涉嫌抄袭”的不止巴慕达一家。2014年底,由于鼠标垫外型和材质都与原创品牌iQunix极其相似,iQunix在其官方微博上怒撕小米:
(图片来源:iQunix官方微博)
除了外形常被质疑抄袭,产品设定方面小米也出现过“撞梗”。比如无印良品独创的这款以“可以自行设计内壁图案”的招牌马克杯,小米也有个类似的:
(图片说明:无印良品“亚克力马克杯”官网宣传图)
(图片说明:小米“百变随身杯”官网宣传图)
而当大家问及雷军,小米涉嫌抄袭无印良品他怎么看时,他对此的回应是“无语”、“纯属巧合”。
(图片来源:雷军微博)
好吧,虽然雷军否认小米抄袭,不过它的“撞脸”史确实丰富。DT君这就不完全盘点了一下,大家觉得到底是不是“巧合”?
从这份盘点可以看出,苹果、巴慕达和无印良品躺枪多次——这三个品牌一直以设计简洁、高品质著称,但价格并不实惠。
小米的对应产品与之相比,大多便宜不少——这和小米从诞生之日起就树立的“性价比”品牌形象不谋而合。
小米想要带给用户的,也正是这样一种“低价也能拥有高品质”的感受。
“年轻人的第一台”
“撞脸大牌、价格我更低”并不是小米独创的套路,高街品牌H&M和Zara,不也是靠复刻当季大牌的平价版而火遍全球么?
这个套路能够成功,很多原因在于市面上有很大一群无力购买大牌的消费者存在。
大数据就印证了这一点。在淘宝和天猫上搜索小米电子产品的用户,近四成处于18-24岁,最偏好小米的是群体是学生党:
这些还在上大学或刚毕业的年轻“米粉”们,正处在向大牌看齐、但预算有限的人生阶段,急需找到符合这种诉求的“性价比”之选。
也就难怪小米总把“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年轻人的第一台笔记本”挂在嘴边了。
“Miboy”歧视链
小米“复刻”事件屡屡发生,且营销画风又很清奇,于是乎,随着“米粉”队伍的壮大,对小米嗤之以鼻的“米黑”也越来越多。
其实不难理解,如果你是“果粉”,看到那款撞脸MacBook的小米笔记本,你怎么想?
“米黑”认为,小米这就是在“山寨”,还去追捧这种行为的人,“消费水平很低”,与小米的“山寨对象”(比如无印良品这种品牌)的目标客户相比,太“Low”。
米黑们口中还流传着“Miboy”这种称谓,用以嘲讽“米粉”:
(图片说明:在知乎上检索“miboy”关键词,弹出的相关问题都以负面印象为主,来源:知乎)
为了进一步剖析这种心理,DT君又一次诉诸于阿里大数据,发现在“生活电器”品类下喜欢搜索小米的用户,以二三线城市居多:
而该品类下喜欢搜索“无印良品”的用户,则明显以一二线城市为主:
所以……小米“抄袭”的吐槽声背后,其实都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链?
占山为王,赶紧入场
看完了以上这些,小米的套路看起来很清晰了:
受众定位在年轻、中等消费群体;
贴合这种定位,适时推出一些大牌平价款;
强调“性价比”,以吸引购买。
然后你也能化身雷布斯了?
想太多……
能出这些看似气质高雅的平价爆款,背靠的是小米这些年对相关产业链的重金铺设和持续用力,可不是你分分钟能上手的。
“仗着”这个资本,小米涉足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它旗下商品已不仅仅停留在电子产品,从路由器到无人机,从平衡车到电饭煲……当红产炸子鸡一个不落:
(图片来源:小米天猫旗舰店)
DT君仿佛已经看见,一两年后的“小米百货商店”,已经可以一站式包办米粉的衣食住行……
只不过,造型易坳,品质难控,这些雷军口中的“新国货”,外型追上了美国日本的大牌,拆开一看,可别还是“华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