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英雄,不分胖瘦!
奥运身材哪家强,这里有份特别测评
接下来的一个月,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在巴西,这个星球最好的运动员们将在这里一较高下。
那么,当我们看奥运时在看啥?
对大多数围观群众来讲,除了“人类如何继续挑战自我的极限”,最想看的可能就是小鲜肉的胸大肌和美少女的大长腿了——在这场展示人类体育能力的盛会上,运动员的身材肯定会被持续热议。
但别忘了,真相是这样……
(图片来源:Howard Schatz.com)
这是2002年时美国摄影师Howard Schatz曾为奥运冠军们拍摄一组写真。出镜的奥运冠军的体型由于参赛项目不同而千差万别。
现代奥运每届有20多个大项,数百个小项,而不同项目对运动员的身材要求各不相同,职业运动员为满足项目要求,以及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都会努力按照某种标准维持自己的身材,这就使得奥运赛场上身形万千。
练什么项目才是你们心中的完美“身材”?
DT君整理了微软必应大数据提供的上万条奥运得奖运动员数据,给你来份特别的观赛手册。
中国奥运健将,谁拥有理想BMI?
先引入一个大家在生活中偶有接触指标BMI。
BMI全称Body Mass Index,其计算方法是以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以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判断“肥胖”指标:
BMI值小于18.5属于“过瘦”,在18.5到25之间为“正常”,大于25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而大于40则属于“严重肥胖”。
先来看看这些你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奥运冠军,如果放入这个评价体系里,他们的“肥胖”状况如下:
在DT君掌握的中国奥运冠军身材数据中,伦敦奥运平衡木冠军邓琳琳是BMI值最小的一个,而2012年伦敦奥运女子75公斤级举重冠军周璐璐则是BMI值最大的。
按照WHO标准,二人分别属于“过瘦”和“严重肥胖”的范围。
不过,中国奥运冠军们大多拥有“标准”的BMI值,其中,叶诗文和刘翔的BMI达到了WHO给出的女性和男性“理想BMI”——比起来,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中国队旗手雷声这点上就要稍逊一点了。
如果将范围扩展到所有中国金银铜牌获得者,符合“理想BMI”的人会更多。
其中,女运动员以老女排和游泳选手居多,男性运动员则来自多个项目,如击剑的董兆致、王海滨;跳水的何冲,以及举重的张湘祥、何英强、廖辉等。
奥运英雄,不分胖瘦
在奥运身材上,理想BMI可不是人人羡慕。有的身材对某些运动项目而言意味着完美,对另一个项目则完全是灾难。
DT君先带你看看历史上一万多位历年奥运金银铜牌获得者的身材整体分析:
全部奥运获奖选手的分布中,大部分选手还是属于“标准体型”,其次就是BMI25-30的“超重”区域。男性运动员更多集中在坐标轴右上方,女性更多在左下侧。
在全部获奖选手中,举重和体操选手的BMI更容易出现在两个极端:
BMI最高的是乌克兰举重选手科罗布卡(KOROBKA olha),她的BMI值为51。身高187cm,体重167公斤的科罗布卡在2008年北京奥运上夺得举重银牌;BMI值最低的是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体操冠军多米尼克(MOCEANUU Dominique),这名身高1米6的美国体操选手,体重仅有34公斤,她的BMI值只有13。
也就是说,按照BMI来衡量科罗布卡大约相当于4个多米尼克。
“姑娘们,我不是运动员,我是棒球选手”
如果你有机会漫步奥运村,除了遇到像科罗布卡这样身形巨大的运动员外,你可能还会遇到不少身形略显臃肿的人,这群看上去并不怎么像运动员的运动员,究竟是来参加什么项目的呢?
从数据来看,他们很可能是射击选手以及棒球运动员(本届奥运没有棒球项目,但下届日本东京奥运会棒球又将回归)。
从往届棒球及射击项目获奖选手身材来看,半数以上BMI值都落在了“超重”范围:
BMI值最高的棒球选手是韩国运动员李大浩(Dae-ho Lee),他的BMI值为35。身高1.94米,体重130公斤的李大浩,比许多柔道、举重以及铅球链球运动员还要“胖”。
而在射击运动员中,印度选手加甘·纳郎称霸BMI榜,身高1.77米的他,体重为104公斤,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在伦敦奥运上拿下男子10米气步枪的铜牌。
为何棒球和射击出“胖子”?这是由这两项运动的特点决定的。
射击项目需要的是精确度,考验运动员更多的可能是耐力、心理素质等,对于运动能力要求不高,前面你们也看到了,中国射击冠军王义夫也是“超重”。
棒球也是一个充满“胖子”的项目。李大浩在韩国队中担任一垒手,这个位置的球员除了击球任务外,在防守时其主要任务是接捕一垒附近来球,因此很需要李大浩这样的高大身材,对跑动能力的要求反而不高。
以前有有美国棒球运动员对那些吐槽他身材的女球迷说:“姑娘们,我不是运动员,我是棒球选手。”
为了冠军,她们“忍饥挨饿”
看过这些心宽体胖的运动员,我们再来看看BMI轴另一端的情况。
提到“瘦小”的运动员,大家都会想到体操。
的确,BMI值落在“过瘦”区域的选手,绝大多数来自体操。如果在这个项目内部PK,结果如何?
如图,将体操项目历届获奖选手按照性别区分,罗列在坐标轴上后,可以发现明显区分,姑娘们大多“过瘦”,而男选手虽然所有人的BMI都低于25,但基本没人落在“过瘦”区域。
瘦小的身材能够帮助体操选手更轻巧地完成高难度动作,体操运动员们往往通过控制饮食来减轻体重,而对冠军的渴望让一些女选手宁愿忍饥挨饿,最终可能带来对身体的伤害。
奥委会官方就曾在2010年展开宣传,提醒女性运动员关注健康。
他们穿的最少,但他们身材最好
那么,身材最“完美”的运动员,也就是BMI等于男女理想数值的选手,集中在哪个项目呢?
答案并不难猜,正是穿的最少的比赛项目——游泳。
从DT君掌握的历史数据来看,超过九成游泳奥运获奖选手,BMI落在18.5-25的区间内,其中,拥有理想BMI数值的选手比例,更是高达三成。
这也难怪,"鲜肉"集中的游泳项目从来都是奥运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
不过,分析这组数据时,DT君发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奥运健儿。
仔细观察上图,你会发现一位孤单地处在坐标轴右下角的选手:加拿大人乔治·维诺特(George Vernot)。
维诺特身高1.52米,体重90公斤,这样的身材很难让人与“游泳运动员”挂钩,他的BMI值已经逼近“严重肥胖”的区间,对于游泳运动员这更是难以想象。
不过,在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上,维诺特参加了1500米自由泳比赛,并且获得了银牌——不过,这样的事情现在已不太可能发生。
中美俄选手,除了奖牌也来比比身材
最近几届赛事的金牌榜上,美国中国俄罗斯经常占据前三。由于三个国家有着各自的优势项目,对应的获奖选手整体身材特征,在身高体重坐标图上也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请看动图播放:
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奥运获奖选手中,在整个坐标左下方区域的较美俄都多,对应着中国在体操及跳水等项目上的优势;而美国、俄罗斯在右上方的运动员明显比中国密集,因为两国在篮球和排球等项目上拥有优势,夺奖的“高大”运动员随之增多。
最新数据显示,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成为首个身家超10亿美元的网球运动员。
人工智能正在对全球体育产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彻底改变运动员的训练方式。通过更智能、更高效的训练方法,运动员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潜力,从而提升竞技表现。
微博:避免体育极端饭圈行为,解散相关运动员超话
国际乒联微信公众号3日晚也发文表示,WTT世界乒联完全支持国际乒联执行董事会关于成立专门工作组,以解决球员提出的问题并审查现有法规的决定。
此前,百度和中国国家跳水队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智能跳水辅助训练系统,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