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高龄”的博尔特在男子100米和200米项目夺得三连冠,证明自己仍然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大家在疯狂欢呼之后,立刻开始的是对牙买加的担忧——如果博尔特退役,你们还会有下一个飞人吗?
这是来自全世界的疑问,而我们这些经历过中国男子110米栏辉煌期的人,更容易对此心生疑问。其实刘翔的名字不仅被我们所熟知,当我到了牙买加,也惊诧于他们能随口说出刘翔的名字,可见牙买加人对田径普遍的关注度,而一个普通的中国观众,虽然会看刘翔的比赛,但也许并不能随口说出上一届奥运会跳高冠军的名字。
牙买加人认为刘翔证明了中国人的田径天赋,但是还要想办法摆脱“独木不成林”的状态。“引用我们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吧。”莫里森教授自豪地说。对于下一个飞人的问题,牙买加人显然并不担心。
莫里森教授是一名医学教授,牙买加田径队特别聘请他来做他们的科研中心主任,请他从科学的角度研究牙买加运动员,以便制定更适合牙买加人的培养计划。他发现牙买加人的体型适合短跑,牙买加的饮食也利于肌肉增长,但是说到为什么人种类似的古巴、巴哈马没有在田径场上取地同样的成绩,莫里森教授说,因为我们的成绩主要还是靠我们遍及全国的选拔和培养机制。
我们看到牙买加田径是因为北京奥运会上博尔特的横空出世,但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牙买加自1948年开始参加奥运会起,一直到北京奥运会之前,共获得了47块奖牌,其中46枚来自田径赛场。牙买加体育记者怀特也说,牙买加田径分为两个时期,“前北京奥运会时期”和“后北京奥运会时期”。在北京奥运会之前,牙买加一直在为这次“抖包袱”做铺垫,“所以博尔特的出现根本不是偶然,他如果后继无人,那才真是偶然。”
博尔特是在板球场上被发现的,但就连这件事都不是偶然。牙买加全国所有的中小学都配备至少一名田径教练,随时观察体育课的情况,发现“好苗子”,争取不漏掉一个人才。这就是为什么只是在高中练一练板球的博尔特会被赶去练田径,而半途改项这件事也并不少见,“我们在全国都有‘眼线’。”牙买加田径金牌教练大卫·莱利狡猾地说道。别的国家盛产球探,牙买加盛产“田径探”。
不仅是通过中小学的体育课,牙买加从小到大让孩子们不断比赛的方式,也让运动员受益匪浅。如果你喜欢田径,那么从小学开始,就可以不断参加各个年龄段各个区域性的比赛,尤其是著名的“男孩女孩全国锦标赛”。这个从12岁到19岁的孩子都可以参与的比赛,每年在牙买加会掀起四天的热潮,全国各地有志于成为田径运动员的孩子都会参与其中,无数人才从中涌现。“孩子们从从很小的年纪就开始参加比赛,这不仅是为了选拔人才,也是让人才从小就从心理和身体上适应竞争、适应比赛。”莫里森教授说。牙买加的运动员们也说,在牙买加拿全国冠军,和参加世界大赛拿世界冠军其实在难度上并没有什么两样。
博尔特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奇才,但他却并不是一个例外。有了群众基础作保障,有了良好运转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奇才也许不能保证时时有,但人才在牙买加会不断涌现。
常园身上的反差感,以及她走上女子拳击世界之巅的经历,成了奥运赛场背后最常见但也很不一般的故事。
当体育产业加速成长、更加多元化后,运动员会身处更大、更复杂的关系中。但这也意味着,这些运动员开始有更多的选择。
在游泳、射击、举重等项目上共有7名运动员打破1项世界纪录、创超9项奥运会纪录,12个小项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8个小项首次获得奥运会奖牌,另有13个小项创历史最好名次。
中国和塞尔维亚是铁杆朋友。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塞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
抓住奥运商机,也成了商家们在这个夏天的火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