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
左为李晓霞,右为郭艾伦
傅园慧
世界方便面协会的网站上有一句标语:让方便面与世界紧密相联。里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果然被发现,随时随地都在吃方便面。
来自河南的女排姑娘朱婷特别爱吃面食,临行前她带了太多方便面和大米,导致行李超重,最后都被教练郎平没收。其实,禁止姑娘们吃方便面的郎导每天晚上都会悄悄给自己泡碗红烧牛肉面。“没办法啊,这一比赛就太紧张,所以吧,觉得吃碗面条好一点。还是咱们的方便面好吃!我每天晚上都吃方便面。”
不过,真正的硬汉连泡面都是有性格的。男篮队的郭艾伦po出的照片,黑衣黑裤和黑色方便面桶,吃出了质感和搭配,还隐隐有些思乡的寂寞。另一厢的乒乓球队则吃出了大年夜的喜庆。“胖子”官员刘国梁亲自给马龙和张继科煮泡面,特意用上了大锅煮更入味,还随身带了老干妈,配以红酒进食。李晓霞和孔令辉则默契地选择了香辣牛肉面,李晓霞还特意放了饭扫光做调味。
身在异国,奥运健儿难免不服水土,方便面成了抚慰家乡胃的“利器”。天津科技大学发布的《方便主食营养比较研究》,比较了方便面和其他主食的营养成分,结果是:吃方便面对身体害处不大,只不过营养摄入不够均衡。所以,如果只想吃些好吃的填饱肚子,美味的方便面是极佳的选择。看看奥运村里空空如也的食堂和麦当劳前排起的长队,便可想象。正如郎平说的:“什么营养啊,吃得饱就行。”
翻翻运动员们往日的微博,也是一到比赛就方便面不离手,傅园慧还自封“方便面宝宝”。一方面,平日里运动员们要严格遵守饮食规则,保证营养摄入,多油多盐的方便面只有特殊场合才能吃一次;另一方面,运动员们出门在外总有不适应的地方,泡上一碗熟悉的方便面,心里就会踏实许多。就好比许多人在搬到新处所时,总会带一件熟悉的小物件一样,人们喜欢以维系旧日生活的物什来安抚内心深处的陌生感,把日子过得连贯起来。
第一款方便面
方便面的优雅吃法
据《每日邮报》报道,48%的英国人旅游会带茶包,64%的意大利人不带咖啡不出门,56%的日本人会把味噌汤装进行李里,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不能容忍的缺失就是方便面。
“同行的大家都在嘲笑我。有一个还直接说国外什么没有啊,你带什么方便面太丢人了。”知乎上的苏苏说,到了西班牙,一碗半生不熟的海鲜炒饭要6欧元(那时1欧元兑人民币13元)。“大部分人选择不吃,还好,我有我的方便面。”对旅行者而言,无论去哪儿,吃了多少大餐,似乎再美味的料理也比不上打开纸盖那扑面而来的香味。
8月25日,将是第34个“方便面日”,1958年的这天,日清食品发售了世界上第一款方便面“鸡汤拉面”。它的初衷是,一名日本老人安藤百福为了让大家能随时随地拥有“一碗面条的小小幸福”。在1966年的一次赴美旅行中,由于美国人不用碗筷只能在杯子里进食的经历,又激发了安藤百福“杯面”的创意,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表纪念,从1982年起,8月25日被日本人定为“方便面日”。
围绕方便面总有许多故事。坊间传闻,马云团队在创业初期聘请了烧50种不同方便面的达人,连吃数月方便面后终于成功创业;打情怀牌的老罗也推出了印有方便面的情怀手机壳,选在去年的方便日发布。
吃方便面总有些落魄,好像对自己不负责任,但又有点温馨。你可以吃的很简单,打个鸡蛋,放些葱花,一碗泡面就像周杰伦的歌,嚼出了许多故事和记忆。你也可以吃的很讲究,点上一根蜡烛,做个摆盘撒上一抹老干妈,一碗方便面吃出法式大餐的优雅。所以,少了方便面,就少了许多唾手可及的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
放眼整个方便面行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与消费层次的提升,该赛道的竞争将变得尤为白热化。
常园身上的反差感,以及她走上女子拳击世界之巅的经历,成了奥运赛场背后最常见但也很不一般的故事。
当体育产业加速成长、更加多元化后,运动员会身处更大、更复杂的关系中。但这也意味着,这些运动员开始有更多的选择。
在游泳、射击、举重等项目上共有7名运动员打破1项世界纪录、创超9项奥运会纪录,12个小项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8个小项首次获得奥运会奖牌,另有13个小项创历史最好名次。
中国和塞尔维亚是铁杆朋友。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塞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