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杀入财富管理战团 万达财富APP上线

第一财经 2016-08-26 12:37:00

责编:聂伟柱

万达财富APP上线后,首期将推出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定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5.8%、6.2%,以及预期年化收益率4%的活期产品。

后发制人。以商业地产运营为核心的万达在近两年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化的过程中,万达金融的发展尤为可圈可点。

如今,万达金融在布局了针对C端的消费金融、针对B端的小微企业贷款和供应链金融之外,再度重拳出招。2016年8月25日,万达网络金融推出了万达财富APP,而这也标志着万达金融板块正式布局财富管理市场。

万达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震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万达财富发展的第一阶段将以万达体系内的客户群体为主,未来将逐步扩展至体系外。

据了解,目前,万达金融已建立统一账户系统,飞凡、快钱的用户可使用原注册手机号码和密码直接登录万达财富APP,无需重新注册。

不难理解,万达集团能够顺利发力财富端的首要优势是依靠万达集团的人流优势,数据显示,2015年万达集团线下人流量达到20亿人次,商业地产在2015年共开设了135家,酒店管理运营75家,院线共计182家。可以想象,酒店的高端会员已为万达财富的高净值目标客户群体做了充足的储备。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万达财富内部人士处获悉,万达财富APP的运营主体并非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万达网络金融”),而是万达财富(深圳)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万达财富公司”)。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27日,注册资本金为5000万,其唯一股东为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公开资料可知,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则由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成立。

同时,万达财富公司并非万达网络金融独立注册设立法人公司,而是在2016年年初收购深圳银融联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后变更而来,与名称同时变更的还有法定代表人由周峰变更为曲德君,公司注册资本金由300万增至5000万。

本报记者了解到,万达财富APP上线后,首期将推出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定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5.8%、6.2%,以及预期年化收益率4%的活期产品。

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李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万达的主营业务属于重资产模式的地产公司,目前正在向轻资产商业模式不断转化。商超、商场、影院等万达广场生态体系与目前已经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电商生态体系极其类似。“电商接入金融需求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在万达的生态体系相当于线下的淘宝,金融端的尝试也相当于将互联网生态延伸至线下的一种尝试。”李超说。

此前,万达掌舵人王健林曾经公开表示万达网络金融将在3年内实现IPO。任何一家企业拓展互联网金融都是将自身业务向前扩展了一大步,而这一步对于资本层面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利好,未来万达网络金融一旦IPO,可以预期估值也将会大幅提升。

陈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外部资产购入的过程中,万达优势较为明显,一方面可以在合作机构同时对接多家财富平台时,优先提供资产给万达财富,另一方面,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让万达财富购买的资产在销售时可以做到“同等风险,利息最高”。“目前已经试发行了两期产品,但并未对外公开宣传,第一期产品总量为5000万,四个小时售罄,第二期产品为3000万,半天售罄。”陈震说。

据了解,万达财富外部资产采购方面,目前已经同包含国内15家银行、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建立了相关业务联系。

从万达财富初期的形态可以发现,万达财富选择了市场上诸多理财平台冲市场中最简单易做的操作手法,即购买包含基金在内的多种产品。

李超指出,传统银行手中主要客户更多是大型企业,例如万达、万科、中石油、中石化等,这类企业客户也有部分互联网业务,本身具有互联网转型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会帮助企业输入一套系统,让该类企业在这套系统的帮助下建设内部运营。“一家大型企业此前以内部资产出售给员工,用以填补账期,这部分获取的资金即属于低成本资金。”李超表示,多数大企业拥有这方面的需求,未来万达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万达拥有丰富的资产,假设拨出10%的资金需求放置在理财端也是一种选择,同时对于用户来说,这类资产也属于优质资产标的。”李超说。

但是,万达财富相关人士指出,万达财富不会做自融业务,目前从客户处募资转而投资的方向都是非万达资产。但是不排除未来在合适的情况下,以不敏感的架构推出相关产品。

据了解,未来财富管理平台有两大发展目标,第一,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目前已经有客户经理针对该群体进行线下服务;第二,利用万达网络金融的优势将互联网理财端业务较快地做起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