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地产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南京土地拍卖频超最高限价 长三角省会楼市呼唤降温良方

第一财经 2016-09-20 19:06:00

责编:吴狄

二线城市成为2016年土地价格上涨最多的区域,其中最主要集中在南京、杭州、合肥等省会城市,这些城市恰好是房价上涨最迅速的城市。

一线城市楼市火爆之后,长三角的三个省会城市楼市还在升温。

9月20日对于南京楼市而言非同寻常,其拍卖的7幅土地全部超过最高限价,因此所有报价达到最高限价的房企将参与9月23日的现场摇号来决定谁是这个土地的主人。

其中,南京铁心桥G45地块竞价到95轮,达到最高限价25亿,楼面地价28977元/平方米,结果9月23日摇号产生。浦口G47地块经88轮报价,最高限价20.2亿元,楼面价达27034元/平方米,进入现场摇号阶段。其他土地无一例外超过南京政府的限制价格,因此全部进入摇号。

长三角的二线城市正在接下2016年楼市火爆下半场的接力棒。“二线城市成为2016年土地价格上涨最多的区域,其中最主要集中在南京、杭州、合肥等省会城市,这些城市恰好是房价上涨最迅速的城市。”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长三角省会城市领涨

南京、杭州、合肥这三个长三角最主要的三个省会城市,分别扮演了这一轮楼市火爆的重要角色。

根据9月19日中原地产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的统计数据显示, 一线城市2016年住宅土地楼面价同比2015年上涨了71.3%,二线城市涨幅更是达到了75.6%。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房价涨幅最高的城市为郑州、上海、无锡、合肥、福州、南京、厦门、北京、石家庄、天津、杭州、济南、武汉。而此前的几个月,南京、合肥、杭州楼市已经频繁领涨全国楼市。

今年9月,合肥物价局公布了合肥某贵豪宅备案价格。其位于合肥政务区融创某豪宅首次备案高层176套,均价2.96万/平方米,而花园洋房的价格则超过3.5万/平方米。记者在365淘房二手房交易平台看到,合肥政务区华润某二手房挂牌单价已经达到4万/平方米。

价格不断上涨,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杭州,G20、亚运会这些关键词不断落在杭州这个城市,随之而来的是所有楼盘“鸡犬升天”,郊区常年卖不掉的楼盘都开始涨价并被一抢而空。

9月17日,位于钱江世纪城的恒基旭辉府在售楼处挂出了巨大横幅,“欢迎温州、上海、南京的看房团”。除了长三角的投资客,来自北京和广州等地的投资客也加入了战局。

“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看,G20之前,杭州楼市有35%成交量来自外地购房客。G20后,这一数字上升到四成,外地投资客越来越多。” 销冠科技杭州公司执行总经理宫言告诉记者。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南京,几乎每个楼盘的开盘都是“日光”,这个聚集了江苏财富的城市,和杭州、合肥一样炙手可热。

“按照平均销售,南京的去化周期不超过3个月,除了南京本地人,江苏很多其他城市的人也参与到了抢房热潮中。”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经理马骉曾告诉记者。

调控背后

伴随楼市火爆的同时,这三个城市频繁出台调控政策。

自9月19日起杭州实施住房限购,限购政策明确,在市区限购范围内暂停向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此前,南京、合肥也相继出台调控措施,希望借此给楼市降温。

根据杭州透明售房网数据显示,限购前夜杭州卖了5105套房,限购第一天,杭州卖了423套。

张大伟就直接批评了杭州的限购政策,他认为杭州的限购政策完全没有力度,对于一个二线城市来说,只要购房基本可以落户,户籍人口又不限购,所以这一限购政策只有口号效果。

“从目前政策端开始的去资产泡沫,我们开始楼市调控政策逐渐开始落实,针对房地产领域的降低杠杆政策正在出现。可是,实际执行的力度低于之前市场预期,政策虽然直接影响不大,但从心理影响看,这代表了一轮收紧调控的开始。”张大伟说。

从目前南京的土地拍卖看,开发商们并不愿意“离场”,每一个土地都达到政府限制价格,以至于不得不通过摇号的方式进行角逐,虽然政府频繁喊话降温,但是功能微乎其微。

9月14日,央行发布8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487亿元,同比多增1391亿元。分部门看,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86亿元。而个人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当中,基本住房按揭贷款。

兴业证券析师阎常铭认为,资产荒往往出现在货币宽松周期内,这些过剩的资金大多最终进入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存量资产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对外表示,当下是通过居民贷款支撑起房价上涨,其中是存有风险的。在高房价没有明显回落的情况下,又出现进一步的上升,这就是一个泡沫的过程。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