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秩序2016二号
杜蒙 断章
没想到,玻璃这种舶来品也能做出中国的味道。在9月20日开幕的iglass 2016中国当代玻璃艺术展览上,众人围着李文的“秩序”系列作品啧啧惊叹。几道黑白分明的圆环,些微的错位叠加,写意式的极简构造,寥寥数笔勾勒出中国水墨的意境。
“在接触玻璃技艺之前,我并没想到玻璃会有这么强的可塑性,”李文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坦言。1996年归国之前,他在莫斯科最高工艺美院斯特罗冈洛夫美院学习壁画,希望在西方语境之下发掘东方的艺术语言。“触电”玻璃技艺,则是2004年的事情。彼时,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造访捷克布拉格艺术建筑与设计学院V.Kopecky玻璃工作室。李文说,当坚硬脆弱的玻璃在高温之下像水一样柔软时,恐怕没有人能拒绝它的魔力。自此之后,他便痴迷于此,致力于摸索用玻璃表达中国意境的方式。
今年,李文设计的玻璃作品“烟雨江南”系列参加了伦敦设计周,引发了圈内对中国玻璃艺术和设计的关注。“秩序”则是他近两年来试图用更为抽象的方式呈现中国意境的成果。实际上,不止李文,在iglass 2016上,11位国内玻璃艺术家带来的31件玻璃作品,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讨中国味道的呈现方式。
被誉为玻璃界造物“小魔女”的杜蒙,虽然身居海外,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作品释放浓重的中国味道。用玻璃配合其他材质吹制的绣花鞋、用茶染的自然肌理打底制作的玻璃绣花帮子,其最初的灵感无一,不是从她奶奶那一辈的口述中汲取。
“沁”品牌创始人王沁,则用铸造和研磨工艺,将乌有园·松吹阁的造型制成微雕,“浓缩”之后装入带着苏式园林窗叶的盒子之中。要看到这些奇巧景致,只有透过窗叶的小孔向里张望,在气韵上和中国园林建筑的内敛气质一脉相承。据悉,王沁的作品因其别出心裁的中国味道,被英国V&A博物馆收藏。
杜蒙 白
谢文蒂 另一个我
“怎么描述‘中国气质’呢,它作为非色彩、非符号的元素存在,是渗透在血脉之中的底蕴,能让人一眼就辨识出创作者的背景。”主办方阆风艺术创始人郑春玲表示。“发现玻璃的‘中国气质’,我们也感到相当惊讶。我们曾经苦苦寻觅它的踪迹,现在却发现,国内不少艺术家、创意人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踏上了这条道路。”郑春玲介绍,他们和具有四十多年玻璃策展经验的荷兰雕塑家、策展人博特·凡卢(Bert Van Loo)一同策划、举办iglass展览已有五届。
之前的几届,他们的目光流连于西方玻璃的殿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轰动世界的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奠定了当代西方玻璃艺术和设计的坚实基础,塑造了西方精彩多元的玻璃艺术和设计,影响力至今不减。之后,他们在梳理各国的玻璃作品时猛然发现,在东亚,日本的玻璃艺术设计的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当时,博特花了三年时间从一百多位独立艺术家中挑选最具有日本特点的玻璃作品。博特总结,东方特有的禅意和宁静,再加上一点唯美的浪漫,以及对工艺极限探索的执着,构成了日本专属的玻璃语汇。
中国的当代玻璃艺术和设计发展不过十余年,比西方晚了足足四十年。即使和玻璃界的后起之秀日本相比,无论在创作者人数、作品数量上,也有明显差距。然而,在博特等人看来,中国的玻璃艺术和工艺早已经历了拓荒、承上启下的阶段,已经步入了新人辈出的时代,发展速度之快着实惊人。
“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二十多家院校开设玻璃相关专业,培养了一批从事玻璃艺术创作、设计的专业人才。他们中的佼佼者,已经慢慢走入了国际舞台,让全世界都开始关注中国的玻璃。”博特坦言,他们在选择参展者的时候,兼顾了三个阶段不同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这种策展思路也让“中国气质”的发展脉络的呈现更为系统,兼有学术性。
不过,在观展过程中,一些人也发现,这些玻璃作品幕后的创作者们都有学院派背景。李文为更多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杜蒙则在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工艺系担任玻璃专业兼职教授。庄小蔚、关东海、王玲蓁、薛吕、许金龙、郭小燕、王沁、李静,都在高校任职。唯一具有相对独立身份的创作者只有“新生代”的谢文蒂,她目前旅居海外,开设了自己的“碎玻璃黏贴”工作坊。相比之下,在外国的玻璃作品展览之中,独立艺术家和创作者更为常见。
为什么国内玻璃界会产生这种独特的现象?其中一位参展者给出了这样的回应。“这个问题很敏感,也很尖锐,中国的玻璃创作仍然在探索阶段。”言下之意,发端于艺术高等院校的玻璃创作,仍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为他们提供研究的自由度和资源支持方面,艺术高校具有商业环境难以匹敌的优势。作为手工技艺和艺术理念的结晶,随着玻璃的创作价值进一步被人认可,国内独立玻璃创作者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专家认为,高世代基板玻璃核心技术的突破让整个电子显示产业的产品成本大幅降低,支持整个中国电子显示产业良性发展。
福耀玻璃上半年净利润首次超过30亿元,创历史新高。
截至午盘,红枣期权总成交量12758手,持仓6637手;玻璃期权总成交量24320手,持仓14434手。
期权在买卖双方权利义务、履约保证和成本收益等方面具有明显特点,与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互为补充。期权价格能够高效汇集各类交易主体对期现货价格走势、价格波动水平等多种市场信息的预期。
期权的本质是“价格保险”,作为一种基础性的风险管理工具,期权在买卖双方权利义务、履约保证和成本收益等方面具有明显特点,与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