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这意味着,中国可以正式开始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
对中国天文科学家来说,这意味着具备了独立自主研究的可能性。中国天文学水平之所以还未到达国际第一梯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拿不到第一手观测数据。但是,FAST将改变依赖别国二手数据的被动状况,弥补中国观测领域的不足,有望从“追赶”跨越到“领先”。
科学家之所以对FAST充满信,,是因为它具备领先国际水平的卓越性能。FAST的灵敏度,是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德国埃菲尔斯伯格100米口径望远镜约10倍,是美国阿雷西博3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25倍,它可以捕捉远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
今年7月3日,FAST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完成吊装。这个被国外媒体称为改变中国科技创新的“天眼”的主体工程完工。随后在9月24日,FAST探测核心部件馈源舱,首次进行大范围移动测试,为竣工之后的观测任务做最后准备。FAST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建设,从概念到选址再到建成,耗时22年。
FAST的口径达到了世界之最的500米,从理论上说,FAST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于宇宙的边缘。有了FAST项目,中国在未来20至30年,可在最大单口径望远镜项目上保持世界一流地位。
按计划,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和我国其他5座射电望远镜组成“天眼”群——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并主导国际射电领域的低频测量网,从而更好地获取天体超精细结构。未来5至10年,大射电等项目只是我国大望远镜建设浪潮的前浪。
智能卡口系统类似于智能化的CCTV(视频监控),能够自动识别过往船舶身份信息,实时采集船舶动态、航行轨迹等数据,如同为水域装上“智慧天眼”。
当天,法国达索系统在上海启用中国首个开放创新实验室3D EXPERIENCE Lab,这也是达索系统全球第五家开放创新实验室。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上海外贸顶住压力、稳健前行,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呈现出“韧性足、活力强、动能新、表现优、畅通快”5方面特点。
依托新启用的产业园、入驻升级的实验室,资源将进一步整合,以制度优化、技术突破与价值共创为抓手,支持企业面向人工智能、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等开展应用创新。
一些境外生产的芯片、智能设备或者软件可能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被故意预埋了“后门”,厂商可以通过特定信号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如自动开启摄像头、麦克风,或命令后台自动收集指定数据并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