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剖析电信诈骗案
法律互联网平台无讼旗下无讼研究院发布《大数据透视电信诈骗》报告,基于其数据库中2010年以来的共6534件电信诈骗案共计15332人被告人相关信息,对电信诈骗特征进行分析。
在对大量法律文书进行分析后,报告得出多个结论: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激增
报告对每年公示出的电信诈案判决书数量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2010-2013年间每年的电信诈骗案数量仅为100多件,而2013至今,案件数量出现急剧上升,2014年突破1000件,2015更是达到3223件,增长将近3倍。
电话诈骗中,“中奖”理由最常用
根据无讼对这些电信诈骗案文书的分析,在电信诈骗中最常见的电话诈骗中,以“中奖”为欺骗理由的占了40%,“补贴”理由占了35%。
报告还描述了骗子使用“重金求子”理由骗钱的方式:“通过响一声电话方式,吸引被害人回拨电话,电话中会有事先录好的重金求子的女性声音,并告知被害人联系电话,由后续的诈骗团伙以办理假结婚证、公证费、收取诚意费等理由骗取被害人钱款。”
而在另一种电信诈骗方式,网络诈骗中,QQ成为最常用的犯罪工具,占全部网络诈骗的近六成,其次是微信诈骗,也占比15%左右。
东南沿海是电信诈骗多发地以及罪犯“原产地”
报告对电信诈骗的事发地区进行分析,发现福建、浙江、河南、广东、江苏、上海是电信诈骗的重灾区,福建地区的发案量甚至占了全国的15%左右。
其中,电话诈骗发案前5名分别是:福建、广东、浙江、河南、上海;短信诈骗发案前5名分别是:福建、浙江、江苏、河南、广东;而网络诈骗发案前5名分别是:福建、浙江、河南、广东、江苏。
报告称,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是电信诈骗的高发区,而西藏、青海、云南、贵州、宁夏、新疆等地无论从经济发展程度还是人口密度而言,都不是犯罪分子的首选。
另外,在报告对电信诈骗案罪犯的籍贯统计中,福建地区“一枝独秀”:全部涉案被告中三分之一都来自于福建。
报告称,电信诈骗最早由台湾传入,2008、2009年左右的主犯主要是台湾籍,大陆居民多为从犯负责提取所诈骗的钱款,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变为“全民运动”,很多涉案人员都是参与台湾案犯的培训或者接受台湾安排的招募,而在这一过程中,福建地区自然是“近水楼台”。
犯罪手段跨区域、国际化特征明显
报告的数据显示,电信诈骗中最多涉及的跨境地域为台湾,占了全部跨境犯罪的六成以上,其次是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尼、老挝、菲律宾、肯尼亚等东南亚国家。
报告分析,犯罪地的境外化,一方面是国内侦查压力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域外电信设施的通行无碍,给其创造了利用机会,另外由于对跨境主叫号码传送上,各国标准不一,无法随意拦截国际来电,也让罪犯有技术漏洞可乘。
犯罪数额查证难,导致诈骗犯量刑偏轻
在人们讨论电线诈骗案的过程中,犯罪成本低是最主要的“槽点”之一。
根据这份报告的数据统计,45%的案件属于诈骗数额较大情况,数额在5000-10万元之间,另有三分之一的案件诈骗数额在10-50万元之间、两成左右在50万元以上,有的金额甚至达到上百万、上千万。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诈骗犯的所判刑期普遍较低:
报告分析认为,刑罚偏低一方面是与诈骗罪的刑罚设置相关,另一方面也是与电信诈骗案件的查证难度相关,越来越多的电信诈骗案件都采取了人机对话的方式,与被害人不直接接触,取款分散,取证难、查明被害人难、赃款追缴难。
商务部表示,这项工作“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在扩大电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上下功夫,有序推进首批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适时研究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经营电信业务。
投资者要通过正规机构参与投资。
抖音方面称,对此类冒用平台名义进行宣传或实施不法行为、侵害公司权益的机构或个人,公司已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3月19日,国家邮政局依法对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进行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