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日发布的一份中期经济增长预测报告显示,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维持在3%左右,并且伴随着全球贸易继续萎缩、负收益的政府债券大量增加等现象。9月预测全球经济2016年增长2.9%,2017年的增长预期略微上浮至3.2%。
持续乏力的贸易增长使得对全球经济复苏动力的担忧增加。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的20年时间里,全球贸易增速平均为经济增速的2.1倍,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度超过2.5倍。金融危机发生后,虽然贸易一度复苏,但仍无法突破瓶颈,2010年后,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比值一路下降,OECD对2016年的预估值是0.8,即贸易增长低于经济增速。
报告中还提出,不少国家的货币政策开始显示出疲态并造成金融市场的扭曲。此外,不同国家债券收益率的问题也受到关注。在瑞士、德国和日本等国,主权债券中负收益所占比例超过70%,最终导致OECD成员主权债券中的35%,即14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收益为负。这反映了市场担忧的加剧,导致对避险资产需求增加从而推高债券价格。
报告还特别提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多个发达经济体的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其中,股市的上涨以美国最为强劲而平稳,日本和欧洲则坐过几年“过山车”。
沪深两市成交额2.34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640亿,全市场超3600只个股上涨。
此类言论纯属“贩卖焦虑”。希望美方停止泛化安全概念,停止炒作所谓“中国威胁”,停止抹黑干扰中国对外正常经贸合作。
全球化的下一程,显然不再是一场单纯比拼效率与成本的“竞速游戏”,而更像是一场复杂而缓慢的“信任重构”进程。
全球关税战未见终局,但贸易格局已不可逆转地走向“碎片化”。未来的赢家未必是关税壁垒最高者,而是能在安全与效率、保护与开放间找到平衡的经济体。对中国而言,突破围堵的关键在于:以市场换空间,以技术换时间,以开放换规则。
实际的支撑面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