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正在给浙江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10月1日至7日),浙江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270.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其中仅西湖景区迎客490.74万人次,同比去年372.47万人次,增加31.75%。在浙江省“国庆景区排行榜”中,西湖连续六天位居榜首。
杭州其他各景区景点表现也不俗,共接待游客116.73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18%。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游客66.46万人次,同比增长8.16%;旅游收入(全县)5.5亿元,同比增长6.82%。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29.6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旅游收入(门票)984.2万元,同比增长7.56%。
浙江省旅游局统计,G20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后,旅游红利不断外溢,游客的脚步从主办地杭州出发抵达浙江各地的名胜古迹、大街小巷。
2015年浙江省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结果显示,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0.91%(含灌木林)。摄影/章轲
“千创百创,不如创森”
“可以用火爆与井喷来形容。”10月10日,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幼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来浙江旅游所到的景点,哪一个离不开树?哪一个离不开生态?要是单算生态旅游占多少比例,真的很难。”
杭州市林水局副局长陈勤娟也介绍,杭州市拥有“西湖”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目山和清凉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级森林公园50个,森林生态旅游景点70多处。杭州全市林业综合总产值达780亿元,居浙江省第1位。
而这一切,得益于浙江自2008年以来持续不断的“创森”。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幼平。摄影/章轲
杨幼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有12个国家森林城市,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0.2%。11个设区市中,已有9个市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比例达81.18%,基本实现全域化。目前,舟山和嘉兴两市正在积极创建、申报国家森林城市,“再过2-3年,浙江国家森林城市可以实现全覆盖”。
此外,浙江全省已创建62个省级森林城市、269个省级森林城镇和1294个省级森林村庄,全省已经实现了“城乡森林化、通道林荫化、水岸绿茵化、农田林网化、森林网络化”的城市乡村统筹、山水路田一体、生态景观功能完备的城乡森林生态体系。
下一步,浙江省将以森林一体化建设为目标,着力打造森林城市群,重点推进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相关规划已着手编制。首先是搞好城市内、城市周边和城市间绿化,点、线、面结合,城、镇、村协调,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提升城乡绿化的生态功能。
浙江省已有12个国家森林城市,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0.2%。摄影/章轲
“创建森林城市不是面子工程,也不是一时起意,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所采取的一项明智之举,也是全面实现小康、追赶发达国家水平的必然选择。”杨幼平说。
浙江是一个“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省份。在“鸡毛换糖”之后,浙江的经济发展也走过一段弯路,随着各类工业企业的出现,生态环境也被破坏,水、空气和土壤污染严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多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就允许有多快的发展速度,多持久的发展潜力。”杨幼平对记者说,“创森就是拓空间、促发展”。
浙江省林业厅给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91%,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5811.86万吨,释放氧气4243.01万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度总价值为4388.32亿元,林地平均每公顷生态效益达到6.65万元。
本报记者做了一个测算,2015年浙江省GDP为42886亿元,森林产生的效益相当于当年浙江省GDP的十分之一。林地平均每公顷产生的生态效益,也并不比人均GDP7.76万元逊色多少。
杨幼平告诉记者,在浙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要是有一块空地,当你还没有想好干什么的时候,先种树,“千错万错,种树不错;千对万对,种树最对”。还有一句话叫做:“千创百创,不如创森”。树长起来了,老百姓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的。
“其实,种了树,这块地要想拿去搞开发,也很难。”浙江省林业厅造林处副处长胡月多对本报记者说,“很多时候,群众一旦发现身旁的绿地要拿去开发,就会立马向政府举报。砍树,就像要了他们的命。”
富裕地区“创森”如何花钱?
浙江属经济发达省份,依靠辐射全球的加工贸易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在“创森”上又是如何花钱的?
杨幼平介绍,浙江设计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城、镇、村三方共建,全省齐创、整片推进的创建模式,书记、市(县)长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创建森林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大工程带动、大手笔投入”也是浙江“创森”的妙招。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累计完成水系河道绿化和防护林建设15.8万亩、河道沿线山体林相改造32.1万亩、实施重要湿地生态修复项目70多个,建设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31个,自然保护小区30个。累计投入创森绿化资金429亿元,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33万亩,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9.5%,比2010年提高了4.7%。
浙江省杭州市绿荫下了城市公交车站。摄影/章轲
浙江省杭州市,小学生们在森林公园里游玩。摄影/章轲
西溪湿地前些年受到严重生态破坏,湿地面积从原来的60平方公里缩小到10.08平方公里,湿地内村庄密集、人口众多,民居房舍杂乱,垃圾随处堆积。
近年来,杭州市在这里打响了一场湿地收复保卫战,十年投入超过100亿元。目前,西溪湿地水体长期保持Ⅲ类以上标准,个别区域的水体指标达到了Ⅰ类和Ⅱ类水体标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自2005年开园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100余万人次。
杭州市水域管理处副主任陈琳告诉记者,前些年,长桥溪流域内因居住区和鱼塘、林田混杂,产生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严重,垃圾成堆、蚊蝇孳生、臭气熏天。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常年为地表水劣Ⅴ类水质。
“杭州市投入巨资,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手段,就地净化这里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的水质标准。曾经污染严重的长桥溪流域如今成了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陈琳说。
浙江金华市民在城市公园里游玩拍照。摄影/章轲
10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金华采访时,金华市副市长张伟亚告诉记者,4年来,金华市累计建设森林城市重点工程227个,实施湿地生态修复项目30余个,新建改造燕尾洲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和绿地47个,其中燕尾洲公园获得了2015年世界建筑节最佳景观奖。
金华市林业局介绍,“创森”整合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河道治理、园林城市创建等项目资金,已累计投入各类绿化资金131.8亿元,其中财政安排绿化专项预算资金91.8亿元。同时,按照“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招标承包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森林生态观光旅游、村庄绿化、附属绿化等工程项目建设,已吸引社会投资造林近40亿元。
金华市副市长张伟亚。摄影/章轲
浙江人做生意精明,种起树来同样精明。张伟亚告诉记者,不同于某些地方盲目引进非本地树种、推崇奇花异草、大树古树进城等做法,金华市选择“就地取材”,推广资源丰富、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管护容易的本地树种,如香樟、茶花、桂花等。
“乡土树种在新增绿化造林中的使用率高达97.13%,成活率达到98%,比外来树种高出8个百分点。平均一棵树木管护费用约100元左右,比外来树种少50%。”张伟亚说。
十几年前,在金华等地苗木少人问津,但近年来却十分抢手。金华市林业局副局长朱立工对本报记者说,“现在苗木走进购物中心成了普通商品,市民过年过节都会花几百块钱买点。”他介绍,金华的苗木销售总量在浙江省名列第二,仅次于杭州,杯苗容器在全国苗木市场占有率在80%左右。特别是G20峰会的召开,对金华等地苗木市场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浙江省1月至7月进出口、出口、进口3项外贸数据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半年,浙江汽车零部件、化工、橡胶塑料制品行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前三,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速自开年以来持续领跑。
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社会用电量达3232.7亿度,同比增长7.1%,用电增量和工业用电增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213亿度、113亿度。
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完善股改规范、路演培训、投融资对接和上市培育孵化等服务功能,助力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转板上市。
明确通过实施“技能照亮前程”“技能强企”“技能兴村”“技能提薪”“技能成才”五大行动,进一步发挥劳动者技能提升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