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浙江人的精明:有多大环境容量,就能发展多快

第一财经 2016-10-12 11:54:00

责编:刘展超

在浙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要是有一块空地,当你还没有想好干什么的时候,先种树,“千错万错,种树不错;千对万对,种树最对”。

“绿水青山”正在给浙江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10月1日至7日),浙江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270.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其中仅西湖景区迎客490.74万人次,同比去年372.47万人次,增加31.75%。在浙江省“国庆景区排行榜”中,西湖连续六天位居榜首。

杭州其他各景区景点表现也不俗,共接待游客116.73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18%。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游客66.46万人次,同比增长8.16%;旅游收入(全县)5.5亿元,同比增长6.82%。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29.6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旅游收入(门票)984.2万元,同比增长7.56%。

浙江省旅游局统计,G20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后,旅游红利不断外溢,游客的脚步从主办地杭州出发抵达浙江各地的名胜古迹、大街小巷。

2015年浙江省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结果显示,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0.91%(含灌木林)。摄影/章轲

“千创百创,不如创森”

“可以用火爆与井喷来形容。”10月10日,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幼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来浙江旅游所到的景点,哪一个离不开树?哪一个离不开生态?要是单算生态旅游占多少比例,真的很难。”

杭州市林水局副局长陈勤娟也介绍,杭州市拥有“西湖”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目山和清凉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级森林公园50个,森林生态旅游景点70多处。杭州全市林业综合总产值达780亿元,居浙江省第1位。

而这一切,得益于浙江自2008年以来持续不断的“创森”。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幼平。摄影/章轲

杨幼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有12个国家森林城市,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0.2%。11个设区市中,已有9个市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比例达81.18%,基本实现全域化。目前,舟山和嘉兴两市正在积极创建、申报国家森林城市,“再过2-3年,浙江国家森林城市可以实现全覆盖”。

此外,浙江全省已创建62个省级森林城市、269个省级森林城镇和1294个省级森林村庄,全省已经实现了“城乡森林化、通道林荫化、水岸绿茵化、农田林网化、森林网络化”的城市乡村统筹、山水路田一体、生态景观功能完备的城乡森林生态体系。

下一步,浙江省将以森林一体化建设为目标,着力打造森林城市群,重点推进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相关规划已着手编制。首先是搞好城市内、城市周边和城市间绿化,点、线、面结合,城、镇、村协调,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提升城乡绿化的生态功能。

 

浙江省已有12个国家森林城市,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0.2%。摄影/章轲

“创建森林城市不是面子工程,也不是一时起意,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所采取的一项明智之举,也是全面实现小康、追赶发达国家水平的必然选择。”杨幼平说。

浙江是一个“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省份。在“鸡毛换糖”之后,浙江的经济发展也走过一段弯路,随着各类工业企业的出现,生态环境也被破坏,水、空气和土壤污染严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多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就允许有多快的发展速度,多持久的发展潜力。”杨幼平对记者说,“创森就是拓空间、促发展”。

浙江省林业厅给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91%,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5811.86万吨,释放氧气4243.01万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度总价值为4388.32亿元,林地平均每公顷生态效益达到6.65万元。

本报记者做了一个测算,2015年浙江省GDP为42886亿元,森林产生的效益相当于当年浙江省GDP的十分之一。林地平均每公顷产生的生态效益,也并不比人均GDP7.76万元逊色多少。

杨幼平告诉记者,在浙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要是有一块空地,当你还没有想好干什么的时候,先种树,“千错万错,种树不错;千对万对,种树最对”。还有一句话叫做:“千创百创,不如创森”。树长起来了,老百姓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的。

“其实,种了树,这块地要想拿去搞开发,也很难。”浙江省林业厅造林处副处长胡月多对本报记者说,“很多时候,群众一旦发现身旁的绿地要拿去开发,就会立马向政府举报。砍树,就像要了他们的命。”

富裕地区“创森”如何花钱?

浙江属经济发达省份,依靠辐射全球的加工贸易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在“创森”上又是如何花钱的?

杨幼平介绍,浙江设计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城、镇、村三方共建,全省齐创、整片推进的创建模式,书记、市(县)长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创建森林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大工程带动、大手笔投入”也是浙江“创森”的妙招。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累计完成水系河道绿化和防护林建设15.8万亩、河道沿线山体林相改造32.1万亩、实施重要湿地生态修复项目70多个,建设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31个,自然保护小区30个。累计投入创森绿化资金429亿元,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33万亩,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9.5%,比2010年提高了4.7%。

浙江省杭州市绿荫下了城市公交车站。摄影/章轲

浙江省杭州市,小学生们在森林公园里游玩。摄影/章轲

西溪湿地前些年受到严重生态破坏,湿地面积从原来的60平方公里缩小到10.08平方公里,湿地内村庄密集、人口众多,民居房舍杂乱,垃圾随处堆积。

近年来,杭州市在这里打响了一场湿地收复保卫战,十年投入超过100亿元。目前,西溪湿地水体长期保持Ⅲ类以上标准,个别区域的水体指标达到了Ⅰ类和Ⅱ类水体标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自2005年开园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100余万人次。

杭州市水域管理处副主任陈琳告诉记者,前些年,长桥溪流域内因居住区和鱼塘、林田混杂,产生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严重,垃圾成堆、蚊蝇孳生、臭气熏天。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常年为地表水劣Ⅴ类水质。

“杭州市投入巨资,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手段,就地净化这里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的水质标准。曾经污染严重的长桥溪流域如今成了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陈琳说。

浙江金华市民在城市公园里游玩拍照。摄影/章轲

10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金华采访时,金华市副市长张伟亚告诉记者,4年来,金华市累计建设森林城市重点工程227个,实施湿地生态修复项目30余个,新建改造燕尾洲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和绿地47个,其中燕尾洲公园获得了2015年世界建筑节最佳景观奖。

金华市林业局介绍,“创森”整合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河道治理、园林城市创建等项目资金,已累计投入各类绿化资金131.8亿元,其中财政安排绿化专项预算资金91.8亿元。同时,按照“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招标承包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森林生态观光旅游、村庄绿化、附属绿化等工程项目建设,已吸引社会投资造林近40亿元。

金华市副市长张伟亚。摄影/章轲

浙江人做生意精明,种起树来同样精明。张伟亚告诉记者,不同于某些地方盲目引进非本地树种、推崇奇花异草、大树古树进城等做法,金华市选择“就地取材”,推广资源丰富、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管护容易的本地树种,如香樟、茶花、桂花等。

“乡土树种在新增绿化造林中的使用率高达97.13%,成活率达到98%,比外来树种高出8个百分点。平均一棵树木管护费用约100元左右,比外来树种少50%。”张伟亚说。

十几年前,在金华等地苗木少人问津,但近年来却十分抢手。金华市林业局副局长朱立工对本报记者说,“现在苗木走进购物中心成了普通商品,市民过年过节都会花几百块钱买点。”他介绍,金华的苗木销售总量在浙江省名列第二,仅次于杭州,杯苗容器在全国苗木市场占有率在80%左右。特别是G20峰会的召开,对金华等地苗木市场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