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地产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香港“2030+”发展还欠1200公顷土地 业界建议填海造岛解土地饥渴

第一财经APP 2016-10-28 17:53:00

作者:罗琦    责编:吴狄

业界建议,如果香港现有土地供应发展有难度,可寻求另类发展,如填海、人工岛等方式。

在香港特区政府发表的《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下称“香港2030+”规划)中,呼吁增大土地供应,但目前仍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仍未落实。业界建议,如果香港现有土地供应发展有难度,可寻求另类发展,如填海、人工岛等方式。

根据“香港2030+“规划,香港长远需要4800公顷土地发展,如果扣除现在已经落实发展的3600公顷,尚欠1200公顷用地,所以未来将重点发展东大屿都会和新界北,填海700公顷以应付未来的土地需求。

香港规划署署长凌嘉勤称,在长远尚欠的1200公顷用地中,包括300公顷经济用地、200公顷房屋用地、700公顷休憩及社区用地。香港2030+规划中建议将九龙东和临近港岛西的东大屿都会,发展为商业核心区,加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及商业中心的地位,整个研究会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

特区政府建议,将东大屿都会和新界北订为策略增长区,其中交椅洲附近水域和喜灵洲避风塘将进行大规模填海,约700公顷,开拓东大屿商业核心区,加上善用梅窝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估计可以提供1000公顷用地,容纳40万~70万人口,以及20万的就业机会。

莱坊高级董事以及估价及咨询主管林浩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如果未来2~3年项目不启动,或在社会上没有共识,长远而言,从城市发展到土地及房屋供应会是一个严峻问题,直接影响经济、民生、楼市及社会发展。

寸土寸金的香港,房屋密度比较大

“香港2030+”规划还称,由基准年至2030年期间,假设房屋总实际需求量约为92.4万个单位,平均每年约3.4万个单位。但如果从目前的房屋落成量来说,其实香港的房屋仍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程度。香港物业差饷署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都较低,2015年私人住宅落成量仅为11280套,2016年这一数据只有9532套,而小型单位的占比近年极高,小于40平方米的私人住宅占比达到了24%,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特区政府最新公布的《香港物业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的私人住宅动工量为19100伙,是香港2006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仲量联行估价部区域董事谢伟鸿称,表面上香港的住宅供应量可在3至4年内达到93000伙,但很多都是实用面积小于200平方尺(约18.6平方米)的小单位,只适合单身人士居住,而这很明显不能够满足香港的真实需要。

香港土地用途分配情况(图片来源:香港规划署网站)

与此同时,香港的人口还在不断增加。香港政府统计处估计,香港人口在2036年将达到860万人,比2006年的人口增加25%,而目前的城市密度已经很高,市场人士对未来香港人的生存空间非常担忧。

林浩文认为,现在香港特区政府拥有一定土地储备应急,估计今年至2020年,土地及房屋的供应可达标,但中长远供应仍旧十分不足。因为以港府数据计算,人口增长将会持续,但房屋供应将跟不上人口及经济发展。根据“香港2030+”规划,包括大屿山、机场、东涌扩展、东大屿到西九文化区、启德发展区、CBD2及东九龙smartcity及新界棕地的各项规划等,大部分不是短期可以完成,而是未来10至15年或更长远之后的中长期规划与发展。

林浩文建议,香港应该考虑plan B或另类发展,如填海、人工岛、岩洞及地下空间,以应对香港中长期土地供应问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