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策展人吉玛·威廉姆斯认为,现在是时尚设计师最好的时代
伦敦的时装策展人吉玛·威廉姆斯(Gemma Williams),因两年前所写的英文作品《时尚中国》(Fashion China),而与中国有了一种深度的联系。“中国时尚在以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吉玛说,“无比好的机会,你只需拥有勇气。”
吉玛回忆,当她还在伦敦时尚空间画廊当馆长时,多次问中国的留学生,中国有哪些品牌和设计师?但他们几乎都答不出,让她觉得遗憾。也许这是一种刺激,刺激她去定义中国时尚,发现中国的时尚人物。
她写下《时尚中国》,以相当简单明了的方式向世界介绍41位设计师,包括郭培、王汁、张慧珊等。“最初写这本书,我找了一些业内人士帮忙,收集的品牌涵盖了从时装到独立设计师品牌的种种类别,收录的设计师风格不同,水平不一。”她说,之所以水平不一,是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反映这个产业在中国的现状”。有的品牌被她界定为“新锐”,有的则纯粹是有趣——让她感兴趣。“这本书,可以理解为一个十分复杂的、有着不同层次的国家时尚和设计的输出,在其中能看到一些概念与智力的较量。”
今年的上海时装周上,我问她有没有她个人特别喜欢的英国品牌,她笑了,说喜欢的品牌很多,但现在最感兴趣的品牌在中国设计师手里,比如Fengcheng Wang。
吉玛也不敢说自己独具慧眼,能从“选择太多”里找到最值得推荐的那极少数。这三年,吉玛看过的品牌不计其数,但是“中国发展得太快速,我经常觉得自己一个人分身乏术,无法顾及所有;我根本选择不了自己想看什么,甚至都无法集中精力去‘选择’。”
那么,吉玛眼里的中国设计师这几年的变化何在呢?“面料质感,这是最重要的进步。他们用的有些面料来自日本,看上去真不错。实际上中国本土的面料生产也在奋力赶上。我想到时装展会策展人大卫(David Hadida)说过,之前有人提到Made in China,人们的表情是‘唔!’(心领神会脸),现在不同了,中国制造已经逐渐有了高品质的东西。”
王汁(Uma Wang)是中国设计师中最为吉玛看好的一位。她特别赞赏王汁对材质的感觉,“她的品牌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整体表达,她想要达到怎样的成就,就一定能达到。”
成名的中国设计师大多有洋背景,圣马丁是当仁不让的时尚界西点军校,拿到圣马丁的毕业证书才意味着有了一个可以起飞的平台,中国设计师也不例外。吉玛很坦率地说,中国设计师想要异于其他国家的设计师,完全另辟蹊径打响自己的时尚品牌,“不可能”。
“再有天才,都必须在时尚产业里接受正规教育和正式的训练。亚历山大·麦昆是天才中的天才,可就连他都意识到,要是没在一个被公认为顶级的时尚学府里呆过就想做点什么,肯定处处碰壁。”
UMA WANG FALL 2016/17秋冬系列
郭培作品
第一财经:中国设计师多起来了,但是每一年都会出来许多新人,中国当下是否有足够的市场能容得下这么多的设计师?
吉玛:这肯定是个问题,不过,伦敦也有同样的情况。市场如何消化新人,每年都在讨论。不过,现在的新锐设计师比上一代容易得多,因为社交网络发达,本身就能扩大市场,帮助新人新品牌迅速获得知名度。这真是最好的时候。
中国设计师若能得到一些资金支持,那再好不过。得不到的话,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交账号推广个人品牌。我看到很多网红拿个手机就在直播,这可太疯狂了,很难想象一个人在睡觉的时候也能直播。但这种方式确实有力量,它改变了时尚的方式,这是一种典型的媒体时尚。
第一财经:你在中国去过哪些地方?哪里让你感觉最时尚?
吉玛:当然是上海。此外我去过北京、杭州、苏州,北京的时尚和上海的时尚有很大不同。很多设计师在北京定居,但我始终认为上海更现代,可是我又听说很多媒体的总部都在北京,这种资源分配让我很感兴趣。
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关注独立设计师,越来越多地提到这些品牌,但中国太大了,做时尚的推广会比较难。我遇到一些一毕业就选择以时尚为事业的学生,不过他们需要记住:时尚是一门生意,不是单纯的爱好。你需要低头认真做你的设计,这是一个设计师的真正价值所在。
第一财经:你说良好而专业的教育背景是最起码的,那么想要奋斗成功,还需要哪些条件?
吉玛:一点捷径都没有。跟别的行业一样,都需要天赋和重复的训练,必须很投入、很刻苦——还很需要运气。
《时尚中国》收录了41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