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堂》、《开讲啦》、《爱拼才会赢》、《暴走法条君》、《老妈驾到》、《你正常吗》、《上班这点事儿》……
你也许不知道唯众传媒,但你一定看过这些唯众传媒出品的节目。
2006年,湘妹子杨晖选择离开工作了11年的湖南卫视,独挑大梁创办民营传媒机构唯众传媒,她说自己“做了11年的棋子,特别想学会拉车,很想做一个旗手。”
十年前的2006年,选择出走体制内常常被视为“不正常”的选择。多年后,唯众传媒出品了一档真人秀节目《你正常吗》,倒是可以很贴切的来描述当时周遭人们对于成立唯众的杨晖、以及选择追随杨晖的团队成员的看法。
2016第一财经菁英计划找到了10年前唯众初创时,选择离开体制加入杨晖队伍摇旗呐喊的曾鸣,聊起这10年的经历体会,这位电视人的眼神满是欣喜和兴奋,不禁让人想起坊间盛传的那句玩笑话:做电视的人都是疯子。
漫画/老狼 创意/丽小娜
第一财经:为什么会选择电视行业?
曾鸣:在大学我本身学的也是和电视相关的专业,我觉得这个行业能够帮你把你的想法通过视频产品打造出来,并且传播出去。当你的产品获得大家认可的时候,你也会很有成就感。大学里教舞蹈的形体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勇敢的去电视台、去央视实习,所以一有合适的机会,我就去湖南卫视实习了。
第一财经:杨晖是在2006年创办的唯众传媒,你们在此之前认识吗?她决定单干时为什么会找到你?
曾鸣:那时候刚进湖南卫视,像我们这种没有太多电视经验的实习生很难受到重用,但我觉得还是要自己找活做,哪怕敲一个字幕我都很开心。算是一种缘分吧,也就在这个期间,我遇到了当时还是湖南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的杨晖,她看过我写的一些对于电视节目的想法,对我的印象挺好的,直接让我参与到导演组的节目策划中,我也告别了打杂的经历。
毕业之后,我去了央视,杨晖也从湖南卫视出来去北京读博,一边读博一边还创办了唯众传媒,她叫我来和她一起创业,我就放弃了央视的工作,来上海加入了唯众传媒。
第一财经:许多人想进央视都进不去,你却选择离开,加入杨晖创办的前途未卜的唯众传媒。你是怎么想的啊?
曾鸣:跳出央视这个体制内的公司到民营媒体中去,这个决定我也是想了很久。当时杨晖和我说要做原创视频节目公司的时候,我还是比较诧异的。因为在十年前,中国民营媒体没有全面开放,就像一个代工厂一样,所以我当时是有点犹豫的。但是杨晖认为,未来会是一个多屏时代,传统电视一定会被更多新兴媒体冲击取代,那个时候她就提出了互联网TV2.0的概念,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电视制作中。听她分析了很多对未来电视发展趋势的分析后,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于是就来到上海跟她一起创业了。
曾鸣
而且杨晖这个人的个人领导能力、电视专业能力还有商业思维都比较强,如果我想在一家公司工作很长时间,我一定会很看重创始人,个人直觉让我觉得杨晖是一个能把事儿干成的人,那我就死心塌地和她一起创业,即使后来遇到一些挫折,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2012年,杨晖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说,整个唯众传媒当时有一百多人,但实际上做的是三百多人的工作量。她说,“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一些人是同类。首先我觉得你应该找到这群同类,然后你设法去找到他,找到他之后你要吸引住他。那我觉得这个吸引,除了我想我们所谓的这个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原创的内驱力,还是来自于他内心的那种欲望,让他不断地看到希望,就是让他觉得跟着你在一起,更容易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愿望,乃至梦想实现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的那种潜能,还有自己的那种热情,会被无限地激发出来。”
在唯众传媒初创的日子里,曾鸣和团队成员确实度过了一段“暗无天日”、“以一敌百”的日子。
第一财经:从央视到唯众的适应过程压力大吗?你是如何应对的?
曾鸣:刚刚进公司的时候其实压力蛮大的,创业唯艰,人手又不够,工作量还大,杨晖对我们的要求又比较严格。2007年我们推出《上班这点事儿》,一档由刘仪伟主持的脱口秀,她(杨晖)就会要求你做一堆动画类包装,我们就经常在岳阳路的地下室里熬通宵,那时候唯一算是安慰的就是节目播出来后的反响还不错,也比较有成就感。地下室附近有酒吧一条街,每当我晚上出来,看在外面灯红酒绿的时候都有种再世为人的感觉。
在湖南电视台工作的时候这种感触就特别深,所有导演工作干劲都特别强,就像一群电视疯子一样,真的是热爱电视节目。你会看到9楼的电视机房,一到半夜两三点,一大排的编导坐在里面,拿个毯子裹着,坐在那编节目、审节目,真的是热爱这一行。
这种情况在这十年间并不在少数,杨晖这个人对自己要求很高,她希望能够成为最受尊重的民营媒体公司,自然对我们的要求也很高。她最担心的是自己在不断向前奔跑,后面的人却跟不上,所以她就会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倒逼我们成长,把我们逼到绝境,内在的潜能就会在短时间爆发出来。我算是个蛮独立的人,但也在她手下哭过几次,蛮丢人的。但是吃点苦我还是能扛得住,她不仅教会了我怎么做事情,也教会了很多做人技巧,成长也就很快。
第一财经:最近几年电视行业变化很大,传统电视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你怎么来看这一现象?
曾鸣:2012年的数据显示,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占本土GDP的比例是12%,英国是10%,中国只有不到3%,这块市场很大,但也有一场硬仗要打。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当你因为喧嚣而急促时就会物极必反。这些年有很多比我们后产生的媒体公司,可能会发展的快一些,但是我们一直很低调的前行,坚持把原创做好,打造除了一个比较强大的创意执行团队,今天来看我们有很多新的节目形式,比如直播、网综网剧等,说明内容市场需求量很大,我觉得我们的方向还是对的。
第一财经:唯众传媒的口号式“一切只为内容”,过去10年出品了许多很棒的原创节目。你觉得这10年来的成绩如何?
曾鸣:我们还在不断拓展节目类型,往网络综艺、户外真人秀发力,像网络综艺节目《你正常吗》三年点击量有16亿,今年暑期推出的《暴走法条君》点击量也超8亿。除了《你正常吗》是腾讯引进的模式交给我们做之外,其它都是我们独立开发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原创的精神也让我们整个电视团队的创意执行能力逐渐被打磨出来了。
就像我们前段时间做的一档户外素人真人秀《老妈驾到》,在此之前,我们都没有尝试过这类题材的电视节目,而且外界也普遍认为户外真人秀就是靠明星打天下,一档素人真人秀能有什么看点?可是我觉得现在社会亲子间关系这块还是有很大的市场,也能够戳中时代痛点,值得一做。事实也证明,这个节目在同时段全国收视排第二,作为一个素人节目还是不容易的。
第一财经:今年菁英计划的主题是磐石的意志,结合你个人的经历,你会如何来解读它?
曾鸣:首先你要学会坚持,要勇敢的去承担责任,不畏惧挑战,用一个奔跑者的姿态去砥砺前行。然后,用真诚的心去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在工作中找到属于你的快乐。
(实习生魏克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点击图片,更多了解 2016第一财经菁英计划】
多位创新创业青年代表表示,时不我待,一定要努力奋斗,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科技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
新兴科技公司频频出圈,外界对杭州这座城市的观察与讨论达到空前热度。
杭州为什么能够吸引到这么多科技企业前来创业?杭州对这些企业的迅速成长又提供了哪些帮助?
今年大赛一个亮点,就是设置“以投代评”方式,发挥市场筛选优势。
加大创业融资支持,鼓励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扩大贴息支持范围,提高额度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