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被视为继英国脱欧公投后欧盟的下一风险点,而意大利南部人民对伦齐政府的不满则是此次公投最大的风险点。
根据最新民调,伦齐的改革计划在南部的反对率比支持率高出了11%。
意大利总理伦齐
南部的怨气
25岁的弗斯科(Emanuele Fusco)生活在意大利西南部港口城市那不勒斯郊区的巴尼奥利,他认为伦齐政府和以前的其他政府一样,并未能让地区经济重生,还预测在即将到来的公投中,无论是像他一样的左翼,还是右翼,当地的工人阶层选民会让伦齐惨败。“我们应该让这届政府打包回家。”他说,“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多么压榨我们。”
当地32岁的市场研究员里乔(Martina Riccio)则说:“我会希望改变宪法里的一些东西,但不想让现在的当权者碰触。”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如今在意大利南部这样的怨气很自然,这里是意大利最艰难的角落之一,也是意大利总理伦齐要赢得公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伦齐的宪法改革计划直接挑战意大利的两院制政体,提出将参议院的议员数量由315名削减至100名,参议员的产生方式则由直选,转变为按照各大区人口比例,在各大区议会议员和市长中产生,其中大区议员占74个位置、市长21个,总统有权直接任命5名参议员。改革之后的参议院权力大大削减,仅就修改宪法等少数法案行使立法权,而包括政府信任案在内的大部分法案仅需众议院通过。
宪法改革遭到五星运动党、北方联盟和意大利力量党等反对党的坚决反对。他们指责伦齐打着改革旗号,扫除政治反对派。目前伦齐领导的民主党及执政联盟在众议院拥有过半席位,在参议院则不占绝对多数,宪法改革通过后,伦齐政府将无需面对来自参议院的压力。
伦齐则称,此举旨在提高立法效率,削减公共开支,令意大利政治体制更加简洁高效。
因为反对而反对
有观察人士称,意大利人把此次公投视为一次在本届政府执政期间进行反政府投票的机会。民调机构益普索负责人科莫多(Luca Comodo)称,现在意大利普遍存在一种观点,即拒绝伦齐的计划就是代表支持变革。在意大利南方尤其如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意大利经济衰退对该国地区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南方则是“重灾区”。“抗议和愤怒在这里放大。”科莫多如此表示。
意大利南北部经济差异巨大,根据意大利南部工业发展协会此前的数据,2007年~2014年,意大利南部经济连续负增长,GDP下降了12.3%,几乎是北部和中部的2倍,直到2015年才实现正增长。
根据18日的民调,伦齐的改革计划在意大利南部的不支持率比支持率高出11个百分点,从意大利全国来看,该数据为7%。
为赢得南方选民,伦齐近日频繁奔波于西西里岛、撒丁区、普利亚区、坎帕尼亚等意大利南部地区。为了解决当地缺乏投资和失业率高企的双重问题,他提出为在南部创造就业的公司减税。
他还提出了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的项目,例如升级萨诺勒到南部港口城市雷焦卡拉布里亚的高速公路,建设连接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大陆的桥梁等计划。此外,他还选择了西西里岛的陶尔米纳度假村作为明年七国集团峰会举行地,并说服了苹果公司在那不勒斯开办培训学院,教授200名学生编程知识。不过,这些都无法对消除意大利南部人民心中的痛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意大利15~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为40.3%,明显高于欧盟整体水平。在过去10年中,意大利青年失业率几乎翻了一番,2005年仅为24.1%。另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本月公布的数据,2016年9月份,意大利失业率从8月的11.5%升至11.7%,当月意大利年轻人失业率为37.1%。
失败概率大
伦齐所在的民主党那不勒斯地区领导人卡佩蒂尔(Venanzio Carpentieri)称宪法改革公投应该被视为意大利南方的“非凡机会”,因为这将削减参议院和地方政府的权力,解放意大利僵化的政治体系。
但批评者称,伦齐仍然没有机会在公投中成功。“这里遭遇痛苦,每个人都能看到。”意大利力量党那不勒斯办公室负责人塞萨罗(Armando Cesaro)说,“南部人用直觉投票。”意大利力量党是该国前总理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翼政党。
目前,没有民调显示支持派阵营处于领先地位,即便是民主党内部对改革计划也存在分歧。
伦齐承诺,如果公投未能通过改革,他将辞去总理一职,伦齐政府将就此结束。
德意志银行认为,意大利如今的局面非常糟糕复杂,该国银行系统令人担忧、经济增长令人失望,加之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这让公投失败的概率高达60%。
如果公投失败后伦齐遵守承诺立即辞职,届时最大的获益者很可能是反建制的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党,该党坚定地反对欧洲一体化,其领导人格里洛曾多次号召意大利就是否留在欧元区进行公投。若果真如此,那么意大利将成为继英国之后,欧盟倒下的又一块多米诺骨牌。
梅洛尼表示,意大利不同意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选择,意大利准备动用包括谈判和经济手段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对受到美国加征关税影响的意大利企业和产业部门提供支持。
从产业来看,临港与意大利可以共享的机遇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时尚消费产业等。
梅洛尼政府的政策变化无疑反映了西方对中国崛起的复杂态度,但在全球化进程中,中欧关系的深度合作仍具备广泛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经济和文化领域。
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1月上海有两场大型展览开幕。
产业园核心启动区将聚焦民用航空、汽车、高端装备、轻化工等四个产业方向,打造集制造、研发、服务、展示、贸易等多功能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