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遭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抛弃,被视为经济全球化的可能转向;在此背景下,《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却在继续向前推进。
当地时间23日上午,两年一度的中欧汉堡峰会在德国汉堡市召开。在此峰会上,中德双方重要嘉宾都表示要继续保持开放,继续拥抱全球化,继续推进中欧投资协定前行。
据商务部消息,此前的9月底,中欧投资协定第十二轮谈判刚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结束,谈判已经处于围绕文本谈判的阶段。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在此次汉堡峰会上代表中方作主题发言时表示,中欧投资协定正在继续推进,中欧应坚持相互进一步开放,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并向投资等更高水平合作升级。
李毅中援引了一些数据来表明中欧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势头。他表示,今年1~8月中欧贸易额增长3.5%,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3%。在投资方面,双向投资持续增长,2015年中国对欧FDI达230亿美元,同比增44%,欧盟对华投资今年1~8月同比增速也超过40%。
汉堡峰会名誉主席、德国原总理施罗德在致辞中称,公平和开放是驱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与欧洲之间“需要合作,而非对抗,虽然我们政治经济体系不同”。
他表示,德国经济仍以出口为导向,投资和开放性是驱动经济的元素,德国不应该在面对中国投资时采取防御姿态。
此前的9月份,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在北京表示,希望中欧双方可以在2017年完成包含市场开放、全面互惠对等内容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磋商。
该商会此前一份调查显示,在华欧企认为,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建立了路线图和法律框架,为更多的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或拓展在华业务提供了所需的确定性,也带来了持续十年的空前发展,目前,欧洲企业认为《中欧投资协定》势在必行,如谈判能够圆满结束,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可进一步改善商业环境。
目前,投资协定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中欧沟通和谈判,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德国联邦政府以及各地政府方面,对来自中国的投资仍以开放的态度表示欢迎。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曹奕女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近两年来中国在德绿地投资(Green field Investment,指到国外投资设厂的投资模式)数量连续增长,并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成为在德国绿地投资数量最多的国家,德国欢迎中国企业来德国投资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汉堡市市长OalfSchholz先生23日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前有个别并购案因重新审核引起热议,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德国一直抱有开放心态,几乎从不否决。他表示,汉堡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与并购。
“对于企业来说,征收高关税需要牺牲自己的利润,而设定最低价格对车企产品利润率的保持是有好处的。”
会议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完善重点领域投入制度设计,加强各投资渠道有机衔接。
欢迎海内外企业到上海投资兴业、成就事业、实现梦想。
各地提出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为了抓投资稳增长,今年一些省份采取了早准备、早确定、早开工的做法,提早谋划、提前发布。
“尽管美方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对WTO提出了批评,但美国仍表示有意继续参与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