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特朗普与中美经济前景

复旦发展研究院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2016-11-28 10:51:00

作者:吴心伯    责编:孙维维

美国大选以后,外交部的压力减轻了,商务部的压力上来了。

编者按:11月23日下午,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举办了第15期RICE-CCES沙龙系列,本期的主题是“特朗普当选与中美经济前景”。特朗普当选总统以后,披露的政策重点包括了削减税收、基础设施建设、重新谈判贸易条约、威胁退出PPT等。但是这些所谓的政策重点究竟有多少能够得以落实,又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中美关系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在沙龙上对特朗普执政理念、政策方向、中美关系走势的所作的分析研判,以飨读者。

一、美国优先,经济优先:从特朗普的执政理念谈起

由于特朗普的很多政策目前尚未出台,难以确定他会施行何种政策,更无法分析这些政策可能性产生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他当选后的言论及行动,捕捉到其执政理念的蛛丝马迹。其政策走向及个人风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特朗普注重国内经济建设,关注国内事务优先于国际事务。特朗普可以说是二战以后美国坐上西方世界的霸主以来,最没有充当霸主意愿的美国总统。他的背景只有经商经历,几乎没有任何从政经验。从整个竞选期间的言论来看,特朗普对美国在世界发挥领导作用、巩固和打造单极地位没有一点兴趣。其原因在于他持有的是商人思维,商人往往只考虑利益。在他看来,那些东西对美国的利益而言无关紧要,甚至美国还因此吃亏。由此,他提出美国还是应该真正的关注自己的事情。为此,他提出一个口号——“美国第一”。这就要求首先关注美国,做世界领袖是其次的,明确回应了美国国内长期以来“是美国第一还是世界第一”的辩论。这可能是特朗普跟其他总统最大的不同之处。

第二,特朗普相对关注自己的经商领域,但对全球化和高新科技发展不感兴趣。虽然特朗普关注经济,但是他不是“新兴生产力”的代表者,而是“传统生产力”的代表者。对特朗普来说,无论是全球化,还是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他都一概不论。其关注的主要是传统的制造业以及相关产业。

第三,特朗普的政策会以巩固自身权力基础为目标,这使他面临很大的压力。这次支持特朗普上台的主要是美国的白人蓝领阶层。这些人把解决就业问题的希望寄托在特朗普身上。如此一来,特朗普压力很大。他执政以后,要尽快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美国传统的制造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所具优势渐少,所以他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在扶持国内制造业上做出改变,而且要有具体的措施出台,否则在两年以后的中期选举中他很可能要丢掉共和党在国会的多数席位。进一步推测,如果特朗普要继续参加四年后的总统选举,那么就业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他的连任。所以特朗普虽然意外赢得大选,但是他今后的执政很不容易。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如何在短时间内能够复兴美国的制造业,如何让美国的企业把国外生产基地搬回国内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问题都给他带来极大压力。

二、喜与忧:美国对中贸易政策可能走向

结合特朗普的执政理念来谈今后中美贸易政策的可能走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预测。

第一,特朗普会重视中美传统的商品贸易。他现在强调得最多的一点就是中美的贸易不平衡,这个贸易不平衡是指传统的商品贸易不平衡,也就是制造业贸易的不平衡。

第二,蓝领就业会对中国施加额外压力,还连带出汇率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所以他首先要考虑怎么样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或者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他提出要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征收45%的关税,尽管这点是否能够实施大家都会有质疑,但是肯定的一点是,将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双反”措施,即“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中美双方对簿公堂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人民币汇率问题。特朗普提出要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如果是认定了,美国就可以就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加征一定关税。因此这是一个可能的选项。但我认为他更可能会以此作为跟中国谈判的筹码,比如协商人民币的汇率要在目前这个基础上降低多少。大家已经看到,我们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里面其它货币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动,但是对美元有浮动,有可能就是为了先把这个空间腾出来。

第四,中国的市场准入问题。特朗普竞选的时候提出中国的政府采购把国外的企业排除在外,他要扭转这一局面。他上任以后中美之间的纷争可能就会围绕传统的商品贸易展开。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都是坏消息呢?我觉得也不一定。

第一,美国或开放对华出口限制。美国出于国家安全的顾虑,在对华贸易上有很多限制。如今,美国要扩大对中国出口,放宽出口限制就是选择之一。比如说核电站,美国的核电站在技术上肯定是最好的,一个核电站就是几十亿美元,但是美国过去不卖给中国。所以中国只能从法国、俄罗斯买。特朗普要解决贸易不平衡,多向中国出售几个核电站,就是上百亿的贸易额。还有很多其他的高科技产品,中国想买但是美国一直不愿意卖。现在特朗普就有可能在这方面开个口子。再比如化石燃料。特朗普曾明确表示,他上台以后要重振美国传统能源——石油。现在若能向中国大量出口,这也同时满足了中国对化石能源的迫切需求。在这方面,大家还是有很多讨论空间。

第二,在投资方面中国资本可能有优势。虽然特朗普在竞选中对此讲的不多,但是也点到了中国资本在美国的强大活力。中国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到美国去收购企业。当然,这不是特朗普现在所关心的。他现在关心的是前面提到的“重振美国制造业”,只可能是中企到美国去把那些已经倒闭的、或者即将倒闭的制造业企业买下。此外,他还提出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可问题在于钱从哪儿来?他上台以后,一面宣称要减税,另一面又宣称要扩大军费开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周期长、回报慢的项目并不利于财政收支平衡。以前,联邦政府提高汽油税,用汽油税去修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现在,他要减税的话,那么也只能诉诸国外的资本寻求基建资金支持。最合适的对象可能莫过于中国。

从投资来看,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加大对美国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这两者可能成为中美合作的亮点。此两者也离不开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特朗普对制造业投资有兴趣,因为这些投资为美国带来了就业,创造了税收,改善了他的基础设施。所以特朗普有动力在第一任期内完成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到目前为止,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的最大问题在于美国对中国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开放要价太高。特朗普不是搞金融业的,他可能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兴趣不大。他没有义务去给华尔街来打开中国金融市场。如果特朗普能在其第一任期内顺利完成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那将会是中美贸易关系的亮点。中方鼓励国内企业到美国投资,如此可减少很多贸易摩擦,还能拓展市场。

三、经济合作与全球治理: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多边关系看,特朗普提出退出TPP,这有利于我们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谈判。RCEP的谈判至今没有结束,但现在有一个两年的窗口期。因为特朗普是永久性的放弃TPP,还是从策略与政治上考虑暂时放下TPP,要看两年。两年后就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如果中期选举后他还能掌控国会,特朗普可能就会比较自信,就有可能继续实行TPP。共和党传统上还是主张自由贸易,而且TPP对美国整体上还是有利的。但是现在从他个人巩固执政基础的角度来讲,他必须先把TPP搁置在一边。所以RCEP有两年的窗口期,两年之内必须完成谈判。

因为特朗普对TPP的态度,很多国家转而关注RCEP,中国应该加快推进RCEP。对于一些同时处在RCEP和TPP中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来说,反正都是搞自由贸易,都意味着更多的市场准入和市场份额。因此,TPP废除的可能性对中国推进RCEP以及中日韩三边的FTA的谈判,都是好消息。

关于亚投行,奥巴马政府已经犯了错误,特朗普的顾问也讲奥巴马在亚投行上犯了个错误,所以美国有可能会改变态度。但是美国是否会加入也难说。因为加入亚投行是要掏钱的,美国人打仗可以,出人出枪都可以,但是掏钱不行,而且就算想出钱也不会被国会批准。国会会以“亚投行是帮亚洲国家搞基础设施,美国的基础设施现在这么差,美国怎么能出钱加入亚投行”来反对,所以现在特朗普提出来要搞美国的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尽管不一定加入,特朗普可以嘴上表示一个姿态,表示希望推进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以及美国和日本共同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亚洲诸多项目中开展合作。这种合作已经开始,比如几家发展银行在亚洲一些港口项目上的投资合作。对中国而言,我们并不是指望美国加入亚投行能出多少钱。然而态度本身就非常重要。美国态度的变化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象征性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不正式加入亚投行,也不一定是坏事情,只要美国不反对就行了。在具体的“一带一路”各个项目中三大行之间能够进行一些务实的合作,那就可以了。这是多边合作,当然多边合作在全球层面可能就是全球治理的问题。

特朗普是传统生产力的代表者,也是全球化的反对者。所以让他来搞全球治理,在我看来并不现实。中国、美国、欧盟三家中,欧盟面临这么多危机,已经是自顾不暇,只剩下中国。但是中国是否能够扛得起全球治理的重任,还有一个很大的问号。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主导者,国际金融体系能否稳定将面临现实的问题。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是经济增长和稳定的一个关键。其次涉及到相关国家会不会在贸易上变得越来越保守,搞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很担心很多国家一下子都转向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甚至转向投资保护。这几年气候变化、国际金融稳定以及世界经济增长,都是中美关系新的增长点。到了特朗普执政时期,这些领域内中美之间合作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特朗普今后跟中国的交往基本上以双边为主,严格地以美国国家利益为中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中美关系。地区与全球层面对特朗普政府来讲将不再那么重要。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中美关系,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肯定有一些重要的调整。

最后讲一句笑话,这次美国大选以后,我们外交部的压力减轻了,商务部的压力上来了。(吴心伯系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复旦发展研究院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