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来“三基地、一枢纽”定位的基础上,中部地区又有了“一中心、四区”的新战略定位。
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立峰称,这既是对原有定位的继承,也是着眼于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新发展理念的期待。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2015年底人口3.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5%。
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的第十个年头。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至2025年)》(下称《规划》)。
所谓“三基地、一枢纽”,即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日益巩固。2016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为18328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稳定在30%左右。还有,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2006-2015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由36.5%提高到51.2%,新增5000万人到城市居住生活。
经过10年发展,中部地区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规划》在继承原有定位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
何立峰提到,2015年中部六省城镇化率为51.2%,低于全国约5个百分点,处于城镇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相对密集,大量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城镇化发展基础良好且潜力巨大。特别是中部地区是我国外出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是落实全国3个1亿人城镇化战略中就地城镇化战略的主要区域。
由于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列为重点任务。
何立峰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从经济综合实力来看,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4.7万亿元,十年年均增长1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8.8%提高到20.3%,位居四大板块第2位。
在今年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部地区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5%,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方就美以芬太尼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有关301调查以及拟出台“对等”关税等表达严正关切。
要落实项目资金平衡责任,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利用各方面资金资源,构建好政府、市场与住户之间的资金共担机制。
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20日在京会见来华出席中美经济工作组第五次会议的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尚博一行。
希望美中贸委会及会员企业结合在华发展经历,多向美政府、国会及各界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多发出客观、积极、理性的声音,推动美国内树立对华正确认知。
何立峰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抓紧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破除不合理限制,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引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