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即走,扫二维码,餐馆吃饭扫一下二维码相关程序就会出来,使用完了不用管,完全不同于应用程序,类似灵活应用的组织形态。12月28日,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在今天的腾讯大学微信公开课Pro版演讲当中,张小龙对外界广泛关注的小程序进行了解读,并公布小程序的正式发布时间在2017年1月9日。
11月18日,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其朋友圈上曝光了一张手机截图,并配文“程序猿的一小步,程序的一大步”。从图片来看,是不同品牌的小程序。
早前张小龙就在朋友圈揭示了其对于“小程序”的想法:“ 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此次演讲,张小龙做了更详细的介绍,小程序没有订阅关系,没有粉丝,只有访问,只有访问量。“因为粉丝并不意味着访问,并不是说你有足够多的粉丝就有足够多的访问量。对于小程序也是一样,只有访问的关系。”
小程序可以分享到聊天也可以分享到群,分享到聊天和群是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的。张小龙称,小程序还有小程序页的概念。“所谓小程序页是指,比如一个股票的小程序,我在用这个小程序的时候我打开的是0700这个页面,我分享出去的是我打开的0701这个股票的页面,我分享的是一个活的数据,是当前的信息,而不是分享一个程序过去,还需要重新运行。”
小程序不会有类似一个小程序商店,去下载小程序。张小龙称,“因为小程序不存在下载的过程,查找、搜索是另外一回事情。不会存在小程序的商店,因为并不是要做一个APP分发的中心,就像公众号也没有中心,不会分门别类的列出来有哪些公众号。”“很多公众号和小程序是一个企业开发的,目前我们提供的一种关联是在公众号里面可以看到某个企业还能做到哪些小程序,也可以在小程序里看到做了这个小程序的企业还做了哪些公众号。”张小龙还表示,在线下,微信现在做的是提示用户附近有哪些小程序存在,附近有哪些提供小程序的店,这个店能买什么东西这个是可能的。
微信更希望的是小程序不是基于流量分发的方式来获取用户,小程序是用户需要的时候触达他,而不是不需要的时候被推荐给他。张小龙表示,微信更多是一种社交推荐,小程序也是一样。“我们不会因为你已经使用了一款学英语的小程序去给你推荐学英语的小程序。”
张小龙在演讲中称,小程序在微信没有入口。“公众号在微信是没有入口的,小程序也是一样,小程序的启动来自于扫二维码。至少在前期,微信会更加鼓励小程序以二维码的形式出现在各个地方,就像公众号的早期一样。”
张小龙称,“去年提出用完即走后,发现很多朋友包括业内人士都笑话我们:因为微信有足够多的用户和足够强大的用户黏性,但是对其他的产品来说,怎样黏住用户怎样让用户不要离开才是最初的目标。大家对用完即走有很大的误解,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这个逻辑可以推理出这样一个结果。”张小龙再次重申了微信推出小程序的初衷,让信息触手可及,改变应用程序需要下载、安装的繁琐过程。
第一财经每日精选最热门大公司动态,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部分用户微信的“生活服务”一栏出现了“元宝下载”的入口。
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3.82亿,微信等多个APP近日都在接入DeepSeek。
年货的消费场景下,“电商+社交”能否为电商平台带来神奇时刻?
使用通义灵码AI程序员,一名程序员仅需10分钟就能完成整个开发过程,大幅提升业务开发效率。